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松风林韵 质朴天然

--蒲松林书法作品之我见

杨明臣/文
2014年11月10日 14:02:5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近日看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蒲松林书法作品集》,披览间我觉得这本书中之作品蔚然大观,众体荟萃,墨香四溢,烂然满目,诸体大萃众美,各能别致规格,英英并秀,妙香袭人。披览之余,有几点见解。

楷书作品笔实气古,功底扎实,用笔沉实不浮。行草书用笔流畅舒展,刚劲洒脱,脉络贯通,融传统与时代感为一体,意度飘逸,气韵生动,众法皆备,而又不为法所拘,极富万壑松涛之气,若溪涧涓流,潆洄崖谷。隶书观其骨骼态度,取法两汉《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西狭颂》诸碑,参变蜕化,神气浑全,古雅朴厚,归真返朴,形迹俱融,朴茂厚重,用笔特别注重作品行气和章法呼应,可谓千变万化,且随笔虚实,不落一路平和,不涉险怪,不堕野逸,不效时流,兼容百家,而神采飞扬,作品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诸体若春兰秋菊,各有雅趣,别具仪态。

每一位艺术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由“外在”的学习借鉴到“内在”的开发抒写两个大的阶段。从哲学角度看,前者是量的逐渐积累,后者的是质的美丽飞跃。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被中国民族画报、中国民族书画出版社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书画人才、2011年《文化中国》全国当代中青年百杰书法家的蒲松林,目前正活跃在对自己“内在”的开发与抒写上。

幼承家学,六岁就受到严格庭训的蒲松林,三十多年来抚摹追临、耕耘墨海、浸淫历代名家碑帖,静心体悟各家神韵,长期深居甘南、天祝藏区潜心临池,汲取雪域高原之灵气,并与优秀独特的藏民族文化和传统书法艺术有机融合,企及“池水尽墨、木石皆黑”之境,并参加中书协举办的高级书法创作研究生班,受到欧阳中石、沈鹏、李铎、聂成文等著名书法家的点拨,兼收并蓄、博览约取、厚积薄发,终酿出自己质朴雄浑、凝重大气、飘逸自然的书法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苦苦寻觅最终发现的与自己的个性、气质、精神世界心心相印、互为表里的那种艺术风貌和艺术品格。这就是俗话说:“见字如见人”的道理。蒲松林的书法艺术,结字放纵舒展,体势劲建开张,意态神气自然,笔画洒脱自如,意趣朴茂,奇纵恣肆,风致如歌,美妙多姿,天质秀丽,又不乏古厚含蓄之根砥,在姿媚流变中让人感觉到内含的筋力。运笔时往往借用上一笔余势造成下一笔回锋,注重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络与呼应,并表现出线条的圆转活脱和矫健张力。足以展现出书法家蒲松林气度宽厚、丰富多彩、阳光明媚、生机勃发的内心世界。

蒲松林在书法艺术上已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所创造的意境是独特的,近年来,其作品数十次在各类书赛中展出并获奖,书作散见于《书法报》、《神州诗书画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第1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集》、《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中国书法年鉴(2006)》、《中国艺术大家》等专业报刊,先后在兰州、甘南、天祝、永登、嘉峪关等地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被《文化中国》美术馆、荣宝美术馆、宋庄文化馆等多家美术机构和众多海内外人士收藏。

2011年5月作为全国50位特邀书画家之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举办的“展我风采”特别节目现场录制交流活动,详细的介绍了这位风华正茂的书法家。但是,艺无止境,蒲松林今后的书法创作究竟能在何种书体上取得最高成就,并形成自己的“姓氏”风格,还有赖于对其内在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因为,书法艺术所包括的诸多技巧性层面的问题,在书法家“外在”学习借鉴阶段已基本掌握并娴熟运用了。艺术中虽包含着丰富细微的技巧,但艺术更有其生命内涵和个性特点,艺术茂密的根须就生长在那里,而“根”能解释一切。例如,为什么会有“颜筋柳骨”?为什么会有王羲之的紧敛古质、蕴藉内涵和王献之的散朗妍妙、俊逸姿媚?为什么会有“醉僧”怀素和“米颠” 米芾的狂草?这些艺术现象的发端原因恐怕都要在他们的深层个性中去寻找。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表现艺术的书法,其本质应该是书法家对自己生命世界、个性走向的发现与审美表达。

蒲松林人还年轻,创造的空间还很广阔,取得很多成果的机会还很多,而且他对书法之道虚心善思,孜孜以求,又正值艺术盛旺之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必能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攀的更高。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