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展览前言

林志远/文
2014年11月03日 11:14:2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人到这个世界,像是带着使命来的,各自的使命都不一样,至于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到了盛年人才能明白,在此之前,“当事人”自己既不清楚它的真容,也不知道它的位置。也许“命运”就隐居在这个过程中。那晚,和王良武先生聊了许多,其中就有这个话题。

当年,良武先生在学校坐班很忙很累,一天要抽两三包烟。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很久。忽然有一天,他冒出一个想法,要是能天天画画该多好!在现实面前,这个想法像童话。他选择了在家画画。他的辞职惹得家里家外好一阵震荡。那年,他已是四十大几的人了。

到良武先生的画室看近百幅的油画作品,还有那本沉甸甸的画册《胡同。家园》。没有二十年前的舍弃,就没有今天这个画展,也没有这本画册,现在看,这是个一目了然的因果关系。良武先生说,二十年前的 “卸职”并非只是为了画北京的老胡同,但他为自己争取来的时间、以及获得的淡泊心境,为老胡同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良武先生的童年是在“小石作胡同”度过的。那里靠近北海,走不远就能看见故宫的角楼,那里是老北京风貌的精华。古树、牌楼、筒子河、四合院构成的那份宁静、平和与从容,让良武先生难以忘怀。几十年后,看到越来越多老胡同的墙上刷上了“拆”字,良武先生的心被触动了:现代化的大街大楼,会把京城自有的风貌和温馨覆盖殆尽。

第一幅老胡同作品完成于1988年。随着“城改”的提速,许多胡同开始消失,于是,良武先生渐渐淡出其他题材,一心画胡同,一晃已画了二十年。他用平和从容的构图、色调和笔触,塑造出北京自己的人文风格。他的画满是情感,因此,他画的很投入,常常是“整个人都融到画面里去了”,可见其倾心倾力之状。

良武先生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用时间和天气命名的(夏日蝉鸣、冬日的阳光、早春、暖冬、雨后、暮雪、初秋、夏末、夕照、春日、春雨、午后等等),由此可见,良武先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艺术、乃至对人生的深层感悟:他把他众多的胡同景致放在娑婆世界的流光色影之中,他画出了个人对时空变换难以把握时的某种忧虑,也表露出一种内在的释然方式: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可供栖息、依赖的靠得住的家园。

看到他画册的人都会注意到,它是献给父母的。良武先生多次提到自己的父亲:一位留学德国的、知道北京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什么日子该到什么地方去踏青的人。父亲在小石作胡同住了很久很久,搬到西郊后,常常带着孩子回到城里来。今天,许多胡同都不在了,良武先生把它们找回来,放在这个展厅中让大家玩味、欣赏,这“大家”之中,也有他的父亲。

衷心祝贺王良武先生画展成功举办!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