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潜心造化 革故鼎新

——张晓光先生山水画艺术管窥

2014年10月30日 09:56:4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画家张晓光艺术专栏  

第一次听到晓光兄的大号大约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家父回来讲单位有一位年轻人很有闯劲,放下人人钦羡的工作去美国打拼了。当年,出国风正炽,但在我们这小小的山城,却鲜有人吃此螃蟹,心中虽顿生钦敬之意,但白驹过隙,愚也只当是听故事般如风过耳,渐渐忘怀了。不曾想经年后能和晓光兄相识,进而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良师益友。今欣闻晓光兄将举办个人画展并结集出版,遂不揣冒昧,撰此小文。

愚以为凡天下众生芸芸然成就者了了,盖因我侪皆为思想之巨人,行动之矮子,空发宏愿,却鲜去践行。晓光兄却是一位勤于思,敏于行之人,籍此方得以坐拥今日之成就,做新闻、写散文、出诗集,搞曲艺、转而潜心书画,且均有所成。

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近年来,晓光兄醉心于山水,承德是个由五千年红山文化的润泽、三百年大避暑山庄文化滋养的洞天福地,不但有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景区,还有让山水画家痴迷的集奇、险、雄、秀于一身的承德丹霞地貌,形态各异的奇峰异石景观林立:擎天而立的罄锤峰;昂首凸目,大嘴微启的蛤蟆石;袒胸露腹,神态悠然的罗汉山;高没云端的僧冠峰;雄居峰顶的鸡冠峰;造型宏伟的夹石墙.这些岩峰形貌奇特,体量宏大,摄人魂魄。家乡承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他尚不满足,发愿“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说:作为一名山水画家,只有多历山川,广开眼界方可真境逼而神境出,他广历山川,游目骋怀,得写生稿以千万计。祖国的大江南北均可觅其写生之足迹。

晓光兄常讲山水画的创作是从自然之象到意中之象的过程,山水画家凭借对客观自然的情感感受,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实地写生观物取象,则是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此即所谓中国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功的山水画家应该善于写生,多积累创作素材,做到胸中有丘壑。

晓光兄多年来坚持写生,通过饱游饫看,对造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山川是天地万物形质的缩影,风雨晦明是山川气象的变幻,疏密深远是山川透视的空间,纵横吞吐是山川的节奏韵律,阴阳浓淡是山川的仪态情意,水云聚散是山川的血脉,蹲跳向背是山川的行止动静。崇高明净是天的特征,博大深厚是地的本性。风云变幻是天与山川的联系,流泉激石是地向山川发出的呼唤。他认真分析一山一石,一树一草,一花一叶的生长特性,一物一角、或光景、或氛围把握自然造化的变化规律。写对象之生、写对象之真!美景如画、佳画似真。他认为前人对写生的理解多见于花鸟画的题识,其实山水画亦然。写生是适心而取景,然后情景交融、对景造意、水墨加工成之。此谓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一幅好的写生,同样可称之为佳作。历代山水画大家无不十分重视“师造化,”范宽说:“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石涛说:“黄山是吾师,吾是黄山友”,只有深入观察才能穷究天地万物之理,从而准确表现山水的本质,熟练运用笔墨的技法,才能表现出山水的形貌。海量的写生素材,为其日后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吾师造化,亦师董黄”

清代龚贤曾说“我师造化,安知董黄”晓光兄则不然,他师法造化的同时,从不忘师法传统。他认为中国山水画,具有一套流传有序、体系完备而又灵活的程式规范,这就是传统,无论是赫赫大师,还是莘莘学子,都无法绕开这个“传统”而取得成功。只有把“传统”与“造化”相印证,艺术才有生命力,只有把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再注入画家的人格力量和精神气质,才能创作出既有传统根基,又有时代特征,既有独特面目,又有深远意境的山水画作品。学画以来晓光兄大量临摹黄公望、董其昌、石涛、黄宾虹等历代大家的作品,汲取前人的精华,修炼自己的技法,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三、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晓光兄的山水画清雅明丽,观之是一种精神饕餮,可享受其酣畅淋漓的笔墨,享受画中深远的意境,享受苍茫中的清净,享受脱尘的淡然。

愚以为其画有两大特点一是处处尽显文人画之风骨。多年的文化积淀,厚重的文学底蕴,使晓光兄对山水画有着哲学上的理解。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才情,厚积薄发,尽情渲染在其作品之中,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淡泊清逸,自成一体。

其二他不断探索,常变常新。他说绘画创作最怕墨守成规,只是局限和驻足在“传统”上是行不通的,必需有所发展和创新,从客观对象中挖掘新的表现方法,着力避免程式化的创作方式。

晓光兄特别推崇范宽所说的:“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他认为这是对继承与创新做的最绝妙的注解、阐释。从晓光兄在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不缀的创新步伐,他着意从山水画的写意方式中求变,把山水的实景拉开,把山水画的各种组合形象,如树木、云水、坡石、峰峦、亭屋、 路径,乃至笔法勾、皴、点、擦、染的浓淡干湿,以及章法的阴阳等等都做为创新的各个着力之处,使其作品耳目一新,令人赏心悦目、可资达意畅神。

艺海无涯,晓光兄的探索之路还在行进之中,相信博学多才与刻苦勤奋的他,定能尺幅通天地,寸管染乾坤,潜心造化,革故鼎新愿晓光兄的创作之路越走越通达。
李卫东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