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好看又耐看

尹默的画

邵大箴/文
2014年10月20日 10:45:3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有的画,乍一看好看,但经不起久看;有的画给人第一印象一般,但有一种魅力吸引人驻足思考。尹默的作品既好看也耐看,有值得观众回味和琢磨的意味,这是很不容易的。说明他是花了很多精力专心钻硏过国画的原理,认真琢磨过章法,磨练过笔墨,反复实践、领悟,在功力和修养方面齐头并进,才取得如此成绩。

尹默说,当他大学毕业时,自认为系统学习了美术专业,掌握了国画的技能,但走上社会进入国画创作,却觉得力不从心。笔墨的功夫不够是可以理解的,那是要经过长期研习的,他遇到的问题何止是笔墨,而是对整个国画原理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其实,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我们学院美术教学中存在的痼疾给学生造成的麻烦。那就是不论国画还是西画,学生都是从培养造型能力入手,而不是区别对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国画艺术的特点。国画创作也要有造型能力,但国画的造型要求不同于西画,古典的写实西画要求的是透视空间的立体造型,国画的特点是平面空间的笔墨造型。再具体地说,古典写实油画虽然也讲书写性,但基本上是块面形的塑造,而国画是用水墨笔线构成形象。前者追求写实,后面倡导写意。我国传统国画的传授方法因近代西画及其教育方法的传入而一度受到忽视,稍后在学院里逐渐受到重视的国画教学在传授方法上难免受西画的影响,这必然在学生毕业后的创作中反映出来。可以这样说,类似尹默的苦恼在同辈从学院走出来的画家中是普遍存在的。谁能认识这一点并自觉地去向传统求教和持之以恒地探索,谁就能摆脱吃“夹生饭”的苦恼而迈上传统国画写意的道路。尹默是在同辈中较早认识这一点,较早领悟到以笔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写意水墨语言的表现力,寻找到自己的创作面貌。他师古人,广泛学习和借鉴历代诸大家,同时重视师造化,用心观察和体验客观自然,努力把学习到的前人经验和从客观自然中获得的启发化为自己内心的储备,读他的画,既感到他对古人绘画法则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虔诚,也同时感觉到他对自己主观感受的重视。近几十年来,国画界“师古人,师造化”的口号喊得响亮,也付诸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但对“师心”即“中得心源”这一点似乎重视不够。殊不知艺术家的个性面貌正是来自于艺术家的个性和个人对传统与客观自然的切身体验,因为这种体验是独特的,不同于任何人,所以弥足珍贵。不过有这种体验和善于发现这种体验,却要靠艺术家的悟性了。尹默是有悟性的人,他能在研究古人和同辈艺术家的作品中,联系自己创作中的困惑和苦恼,领悟艺术之理,并通过艰苦的实践加强和深化自己的体会。

传统文人画忌浮躁,忌市俗趣味。尹默深谙此理,他的画文气和雅致。表面上看,画的文雅是技巧方面的事,实际上它与画家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一是关乎画家心境,二是离不开画家的见识。文艺创作是在寂寞、虚静的心境中完成的,我国传统文艺理论对此有充分的阐述。所谓作画必先“澄怀味象”,“澄怀观道,静以求之”(清·恽寿平语)、“静室僧趺,忘怀万虑”(南宋·米友仁语)、“脱去尘埃”(明·董其昌语),都说的是这个道理。画家有了虚静的心境之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见识,能够分辨艺术作品的格调,即有品评自己作品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能看到古人和他人作品的优长和不足,却对自己作品的品格高低茫然,这里原因不完全是作者无自知之明,还由于自在深山难知山之高低。尹默经常与同行切磋技艺,交流心得,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这对他作品品格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从他的作品看,他是沉潜在绘画创作的愉悦和艰辛之中。绘画创作之所以给予作者以愉悦,因为它和一切创造性的劳动一样,是通过艰苦的努力取得的。尹默作画前有冷静沉着的酝酿和构思,画面布局寓自由于严谨之中,运笔用墨努力在精微中不失犷放,线讲究质量和力度,注意曲折、刚柔变化,浓淡用墨与色彩配合,两者相得益彰。花鸟画常因色彩过分艳丽而媚俗,尹默作品中却常因有鲜丽色彩而显生气勃勃。敷淡彩和纯水墨的作品同样光彩夺人。他善于在色彩中调和些许墨色,在墨中调和些许颜料,使画面墨色更为和谐和丰富,这都说明他在用墨和用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相当的造诣。

尹默的画因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形神兼备的品格,得到业界的评价和大众的欣赏,但是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深知前面要走的路很长,他会在功力与修养两方面继续努力,向艺术的高度奋进。从他已经走过的路程和取得的成绩看,他还有更大的潜力有待于发挥,艺术的前景是广阔的。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