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一生“诗卷” 凝固人间

——记建筑、环境艺术家王熙民

2014年10月10日 14:34:2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画家王熙民艺术专栏  

建筑艺术,尤其是其中的雕塑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的节奏和旋律,所以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卷”、“无声的诗篇”。

——采访手记

提起王熙民之名,可能有人觉得比较陌生。但若说起中国农展馆广场上的大型群雕《前进的中国农民》、中央音乐学院外墙高24米的壁画《灿烂的艺术》等艺术作品,人们眼前则会跳跃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进而欣然称道。这些群雕和壁画的创作者就是中央美院教授,当代著名的建筑、环境艺术家王熙民。

国家授予他“爱国高级知识分子”称号

1946年,国民党政府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在全国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留学生考试,王熙民和吴冠中摘取了仅有的两个美术名额。之后他们一起到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王熙民攻读的是雕塑和油画。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王熙民归心似箭,觉得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正当王熙民他们准备离开法国的时候,法国政府文化处派员找到王熙民,极力挽留他,说公费留学可以延长,若觉得公费少,还可以帮助介绍工作,比如当教员,或在电影院等商业单位搞广告等,待遇能达到法国中等水平,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生活还很困苦。面对生活稳定、环境优雅、待遇优越的法国,谁又不心动呢?但王熙民想到的依然是自己的祖国,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国需要他马上回去报效。所以,他婉拒了。

但法国人走后不久,又来了国民党方面的“劝说”者。当时王熙民他们的护照都是由国民党方面负责签字的。劝者说,国民党还很有希望,在法国、英国,特别是在美国,绝对是可以站得住的。劝者代表国民党明确向王熙民表态,说上面看中了他的才干,希望他留下,说大陆的云南还未完全解放,回去没有生路。并说,国民党方面负责办手续,把他的夫人、孩子接出来。但王熙民坚决地表示,他只想回到祖国大陆。

1950年9月,王熙民一行乘船来到香港。还未下船,新华社驻香港的同志就按周恩来的指示,帮助他们办好了手续。动作之快,令国民党方面惊诧!但他们还是不甘心,紧急派人直接找到王熙民,又是点头,又是鞠躬。他们说,因为王熙民等人是用国民党的公款留学的,若回国,不但不会给他们工作,而且还要被“洗脑”!说如果去台湾,可以做研究工作,可以做教育工作,是正研究员,是教授。说只要他愿意去台湾,可以马上帮助他们办手续,并将其夫人孩子接出来一同去台湾。如果不同意,“后果”自负!

王熙民本来是想很客气的、很礼貌的谢绝,可听到“后果”自负的威胁之语,他马上义正辞严地表示:“我就是想跟着共产党走!”一看王熙民软硬都不吃,劝说者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为避免不测,新华社的同志马上安排王熙民等人从香港走水路到天津,辗转到了北京。一路风风雨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务院授予他“爱国高级知识分子”称号。

无声“诗卷” 凝固人间

回到祖国后,王熙民就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工作中了。

1957年,他在农展馆广场主持创作大型群雕——《前进的中国农民》,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艺术财富。

1961年,他被中国建筑研究院邀请,创办建筑环境(壁画、雕画)艺术研究室,成为中国建筑环境艺术研究的创始人。因为卓著的成就,他成为享有国家特殊津贴待遇的人员之一。

1981年,他又被中央美术学院聘请创办壁画系,并任研究生导师。他以艺术大师和建筑大师的双重身份给当代建筑环境艺术在建筑空间领域推出了新的理念。

五十多年来,王熙民虽然经受了不少坎坷,甚至被特定年代的政治运动所波及,但他始终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地为建筑艺术奉献着自己毕生的精力。

他在50年代创作的群雕《刑场》等作品,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所收藏。他为烟台市作的20米高的雕塑《智慧之门》,被当地青少年所青睐,成为他们经常光顾的场所。

他为烟台市作的《中国七千年》、《后羿射日》、《月亮门》及科学发明家系列《黄道婆》、《张衡》、《爱因斯坦》、《达尔文》等高浮雕,不但成为当地亮丽的一景、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成为科学知识的园地,起着教育后代的作用。

他为南阳市作的30米高的雕塑《卧龙腾飞》,被南阳市民引为骄傲。他为平顶山市作的38米高的雕塑——《平顶山人民在飞越》,作为市标竖立在市中心,被誉为“城市的号角”。

他为合肥市作的20米高的雕塑《九狮》,也作为市标,被当地市民称道为城市的守护神。

他的作品在美国、日本展出时,震撼了异国大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法国“悲剧”在中国重演?

1993年初,为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妇联决定在新办公楼环廊外侧安装一套大型浮雕。王熙民和女艺术家包阿华共同设计创作的浮雕方案《全世界妇女团结、友谊、和平、进步万岁》,一举夺标。之后,王熙民和包阿华在制作浮雕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终于完成了《全世界妇女团结、友谊、和平、进步万岁》的高浮雕。

这是一套十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巨型浮雕,是采取了西洋的立体造型与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线条运用而创作的高浮雕——

第一组:觉醒。遭受千年欺辱的中国妇女,寻来了愤发图强的觉醒。第二组:救死扶伤。女护士飒爽英姿、骏马行空,以不可阻挡之势勇往直前。第三组:各族少女翩翩起舞,祝贺胜利。第四组:全世界妇女精诚团结。

五组:全世界妇女比肩同心,播种友谊,将和平之声传遍宇宙。第六组:中华女儿向人间普洒甘露,保护新生。第七组:祝福人生如诗如画。第八组:庆解放祝丰收。第九组:妇女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第十组:母爱与教育。
整体浮雕抓住了世界妇女运动的主旋律,创造了一种高亢雄放、明丽动人的风格,显出欢快舒畅,引人向上的气氛。作品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简洁高雅。

有专家称,如果妇联大楼的环廊顺利安装上这组高浮雕,就如同在长安街上亮起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浮雕还没上墙,就发生了诉事,妇联以浮雕的材质没有用汉白玉为由将王熙民和包阿华推上了被告席。

王熙民说,双方签订的合同书未要求使用汉白玉作材质。他们使用的是经中国科协选为精品推广的特制天然复合石。因为按照制作长85米、高3米、厚60厘米大型高浮雕的要求,如果使用汉白玉,墙面是承受不了的。王熙民说,问题的实质,是妇联中掌握一定权力的个别腐败分子跟他要20万元回扣,他未答应。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的几十位专家联合签名写给法院的信中说:“我们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石材的专业人员。我们曾为王熙民教授为妇联做浮雕的用材进行过多方面的科学测试,发现他发明的天然石合成材料比我们目前在国内外见到的都好”。

侯一民、张仃、韩美林、钱绍武、刘焕章等数十位著名艺术家,都高度评价王熙民为妇联创作的浮雕作品,他们严肃认真地、有理有据地向法院上书,非常恳切地请求王熙民教授的作品上墙。其中张仃还撰文《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表达了艺术家共鸣的心声:“上个世纪,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以单独雕像为多,如《思想者》、《青铜时代》……至于大型纪念碑式的浮雕,人们都知道的《地狱之门》,则没有发表的条件,最后被日本铸铜保存下来,这真是一出历史‘悲剧’。而王熙民与包阿华为全国妇联大楼合作了一组巨型高浮雕。这组浮雕为建筑界、艺术界称赞,评价很高。但作品完成后,出现了纠纷,以致迟迟未能上墙,不能与社会公众见面。作为一个艺术劳动者,我不希望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就在法院审理期间,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有关方面得到消息,遂找到王熙民,表示愿以重金购买《全世界妇女团结、友谊、和平、进步万岁》的巨型浮雕。但王熙民坚决地拒绝了。

历经东城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的升级审理,1995年12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浮雕案”作出了终审判决,王熙民和包阿华胜诉。

终审判决之后,人们期待着《全世界妇女团结、友谊、和平、进步万岁》的巨型浮雕早日面世。然而,生效的判决却未能执行。王熙民和包阿华虽胜犹败。

后来,妇联大楼的环廊上出现了取代王熙民和包阿华作品的另一组浮雕,看上去影影绰绰,不知谁人偷梁换柱。

明明是法院生效的判决,为什么就不能执行呢?且贴了法院封条的墙面,为什么就有人敢明目张胆地践踏法律,撕掉封条、另装他人的浮雕呢?这难道不是中国法律的悲哀吗?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王熙民教授将折磨他的“官司”搁置一边,又怀着激动的心情创作了铜雕《龙马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开拓奋进、造福众生、与天和谐的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即象奔腾的骏马一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龙马精神》的铜雕,将传说中的龙马形象化了,将龙和马有机地融为一体,如似我们民族的魂魄,奋翅鼓翼,超逸绝尘,凌云之志,超凡入圣。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历史的车轮都跨越了世纪之年,但《全世界妇女团结、友谊、和平、进步万岁》的巨型浮雕,却依然静静地躺在工厂,以至被人遗忘。

为艺术界、建筑界肯定、称赞,评价甚高的大型浮雕,一代艺术家的心血呀,难道真的就这样重演《地狱之门》的悲剧?

追求“无己即圣”的艺术生命

今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五,恰是王熙民教授90华诞。作者捧着一束鲜花前去祝寿。许多朋友都来庆贺王熙民教授生日快乐。

王熙民的住房与其说是宿舍,不如说是工作室。工作台上满是雕塑及作画的工具及正在勾画的草稿。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地上、墙上、阳台上,触目皆是雕塑、浮雕、壁画、油画、国画。有的是成品,有的是正在创作中的半成品。其中,有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的雕塑方案。

王熙民教授虽然已90岁高龄,但还在不停地创作!他对艺术的追求视同自己的生命。他说:“无己即圣,是我一生寻求中华民族雕塑形式的体和线的再融合、再创造!”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