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高岭:在林中,在山间

2014年08月29日 15:26:3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何玮明的绘画,让我们来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在这里,我们仿佛诗人荷尔德林和哲学家海德格尔,兴味盎然地徜徉在山林和树木之间,在山石和围栏上歇坐,在林中路里漫步,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尽享大地自然的风华沐露。

何玮明这些年的探索所最终形成的绘画图式,出色地超越了纸本水墨在空间背景、景物形象、人物造型和光影塑造等方面的局限性。如春笋般起伏的山峦体量巨大,时而山峰直出画面,时而左右开合重重叠叠,却丝毫没有压迫和笨重之感,因为它们被艺术家柔和的轮廓勾勒和层层敷染的墨色所调和,被深浅渐进的墨色变化所笼罩。源自传统、介于梅花和鼠足之间的墨点树叶和修长直立的树干,营造出诗歌和音乐的幻化意象——树叶的弥漫有诗歌的悠长和回环,似所流连,树干的陡立则恰如音符的节奏跳跃,似所明晰。而浓荫密干中犹如女神般的青年女子,短发素裙,似汉俑的简约造型透露出端庄和素雅。隐匿的传统学养和高超的笔墨控制力,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山色树木世界。

毫无疑问,这个墨色的世界在保留着传统笔墨最基本元素的同时,符合中华文化之外人们的视觉欣赏习惯,因为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始终把光影明暗的变化融合进这个世界。何玮明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它们同样走出了西方风景画长期以来制约其发展的局限性。西方艺术家在将自然作为对象而创作风景画的时候,既强调整体把握,又讲究细节真实,特别注重对对象的具体时空特点的把握和表现。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采用焦点透视法,追求再现特定视点、具体时间和真实空间中的光感和色彩感。他们在画面上依几何学的测算那样构造出一个三维的空间错觉,让一切视线归结于一个消失点,并以此来安排布置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这种古典风景画的创作法则,让艺术家和观众都成为了外在者,从画面之外向内观看,带给西方风景画家的无形戒律就是不断地追求尽最大可能地真实再现自然、描摹自然。
 

与此迥然有异的是,在何玮明的作品中,森然重列的山川峰峦固然也有前景、中景和远景的描绘,但光影明暗的塑造在水墨与宣纸特有的柔和敷染中获得了一种清澈平滑的和谐,形成了一种平和安详的光韵——它悄无声息地包围和铺洒着画面的山峦和树木,依从着艺术家的主观需要和自由灵感,不分左右,不论时间,不依从物理的真实,只遵从心灵的驿动。他笔下的森林树木,虽然顶天立地,满纸满幅,但浓淡有别,明暗相异,化厚繁于点簇,成萧散于墨灰。这种灰中有点、以点成灰的中西和合的笔墨与色调技法,于远近之间所形成的特有光韵,宛如传统水墨画中所追求的那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气韵,引领着观看者俯仰于山峦和沟壑之间,流连于树木和花草之中,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与天地相抚,与山川相吸,其身临其境的内在者式的涵咏和意兴,绝非外在者焦点透视的观看方式所能获得。

因此,与其说何玮明的作品是对东方传统水墨的叛逆而倚重西方古典的风景画观念,毋宁说他是在反思、批判和吸收东西方艺术自然观和艺术表现方式的基础上,穿越了双方被风景化和被拟人化的风景画与山水画的创作传统,融合成了自己的一种全新的绘画方式和方法。

何玮明的艺术是对自然的礼赞,但更是对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的礼赞。我们生活的世界当然是由人组成的,但更是由更加广袤的大地自然所支撑和供养的,将对人的生命思考与对自然的敬重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中重新融合起来,将不同文化的营养在与天地自然的共生、共在中协调起来,才能获得关于生命的更加深邃的认识和理解。所有的人间劳作和烦忧,所有的人工筑造和喧嚣,都只有在幽深山谷中那自在弥漫的光韵和曼妙盘旋、熠熠发光的天路上,才能得到真正的升华。这里洋溢着一种人与自然共在同构、双向化合的审美意趣,传递出对“物我两忘”审美意境的当代追求。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