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陈志才:笔绘在方寸间的精彩

2014年08月06日 11:19:47  来源:巴蜀画派

扇面艺术:精心妙笔载文化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级成部分,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面画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其子王献之的《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

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流传至今为我们饱览了两宋绘画的高尚艺术。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都运以精心,出以妙笔。

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

扇面的形状裁纸做画,非方非圆、亦方亦圆,别具情趣。此形此状在西方绘画艺术媒质中绝无可能。弧形的柔美与斜线刚健,形成刚柔相继的姿态,显示了无限的东方意蕴

在悠久的中国扇文化的影响下,当代的无数国画艺术家也对这样的一种文化方式趋势若骛,纷纷用扇面作品来表现心怀,抒发雅致,而蜀中画家陈志才,无疑就是其中这样的一个佼佼者。

扇面特点:以小见大意无穷

陈志才擅长花鸟画的创作,无论是清淡写意,还是工笔刻画,都在笔下信手掂来,有着深厚的造诣。而这样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内容,又和扇面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完美的契合。

在陈志才看来,扇面作品的最独特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就是以最简练的笔墨,在扇面上进行创作,而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让欣赏者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扇面,而在画外产生更多的联想。由于扇面的面积有限,明面上能表现出的内容也就受到限制,因此,能否做到意在画外、余味深长就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十分考究画家的功底了。

 

扇面如果从材质上区分,可以分为绢本,熟纸和生纸等多种载体模式,根据画家的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来选用不同的材质。陈志才表示:“艺术作品就是真实体现艺术家真实的艺术感受和对绘画的认识。我本人是各种都画过,凭当时的艺术状态,来选择不同的创作内容和风格,这样出来的作品才能显示真实的艺术感受。”在他想表现墨韵的时候,他会在生纸上创作,而达到训练笔墨功夫的目的;而主要在想表现的是线条、色彩和晕染等手法时,就在熟纸上创作,主要是以工笔画法为主。而在绢本上创作的作品,以小写意和工笔为多。不同的材质和艺术手法,成就了陈志才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扇面佳品。

扇面创作:不拘一格显功底

谈及扇面作品,陈志才这样这样说过:“扇面作品和大幅作品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和特点,比如花鸟作品强调瞬间的感觉;山水主要就是体现比如山的一角,人物侧重一个人的简练。力求以最小的方寸来彰显更大的场景,使人有更多的联想,比很多大的作品难度更大,因为要求作者有更深的学养,更能高度的抓住做想表现的艺术主题。”

在他的扇面作品中,在构图上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构造和用心,而使其以小见大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扇面扇面作品没有繁琐的布局,通常以取精取胜,写意更加的简练,工笔更加精细,强调在方寸之间显示一种庞大的气氛。通常取画中所绘的花鸟那一瞬间的神与气。

“扇面在创作中,和大幅的作品相比,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艺术家,创作大幅作品时驾驭的非常好,但是在创作扇面作品上反而不是很擅长。这就是因为二者的创作特点有所不同。因为在扇面创作中需要更多的取舍,二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陈志才如是说。

陈志才创作的的扇面作品种类很多,包括金箔,绢扇等都有所涉猎。他认为,扇面作品的工笔创作更加精细,而在写意内容上需要更加简练一些。在创作过程中,扇面上基本不可能使用泼墨等艺术创作手法,所以就创作者就更侧重那一瞬间的灵感和状态,抓住并表现出描写对象在那一瞬间的精神气。在作品《和风满堂》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点:两只白鹭在荷塘中休憩,一只站立养神,一只整理身上的羽毛,慵懒而惬意。整个画面那股悠闲而惬意的神韵瞬间的就扑面而来,让人感同身受。

在作品《葡萄小鸟》中,底色暖雅,构图匠心独运。取葡萄的枝蔓和三两串果实入画,巧妙发挥扇面的造型特点,以小见大的表现葡萄的意境。青绿色的叶片起到衬托紫色果实的作用,使果实更加显示出圆润之美。画家营造的气韵生动别致,尤其对于一只跃动于蔓枝之间的小鸟的细腻描绘,使之跃然欲出,仿佛随时跳出画面,灵动而欢悦。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性和生机,使得画面情趣盎然,表现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