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诗心文采 熔铸标新

——浅谈张鸿文先生的书法艺术

2014年06月23日 11:40:0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张鸿文先生,1939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高青县,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太原日报社社长,高级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鸿文先生的书法若从美学角度考察,大体可以寻出以下特征:

笔墨技巧与感情意蕴的统一。鸿文先生十分注意点画的完美和驾驭笔墨的熟练技法。在他看来,这绝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是体现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他对一点一画反复揣摩,呕心沥血,以期实现“达其性能,表其哀乐” 的艺术效应。他主张写字即是写心,必须将全部生命力都投入进去。他每出一幅,都全神贯注,尽其心智,把内心深处对大自然对人生的审美感受都点点滴滴尽情尽意地倾注于毫端纸上。那些灵动的点画墨迹,都是他和自然与人生的对话,也散发着自身的生命芳香。例如他的那幅“笔惊风雨,纸生云烟”条幅,八个大字错落有致,造型极雅,满纸流动着感情的韵律,笔底荡漾起生命的赞歌。又如王维“空山新雨后”一幅,清新淡远,怡然自得,将大自然的美和感受流布于字里行间,似见清泉流于石上,明月照在松间,犹觉秋来爽气袭人,渔舟浣女动人。横画与点也用得颇妙,尤其是落款特别潇洒自如。

因此,鸿文先生笔墨形式的精纯与丰富,就不仅仅是形式的丰富,而是内心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统一,是感情的宣泄,是生命的跃动,是真纯的惨淡经营的大意匠、大手笔。它所营造的那种深邃的意境美,时时流淌着中国书法的传统美感。观赏他的作品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如读好诗,如听仙乐,如饮佳酿,如观胜景。他的书法有一种清新俊逸、怡然自得的魅力,让你感到心中有无尽的喜悦。

张鸿文先生作为一位从政为官的书法家,他的心境、气质、才情、品德、格调、境界,绝非一般奔波于仕途之碌碌无为者可比,贪官污吏、使钱买名买官者更不可同日而语。他的字有时写得很稚拙,正好印证了他的人格。书法史上,大抵能流传于后世者,皆有赖于斯。那些人品不端者,那些心性险仄阴毒者,那些沽名钓誉者,虽然名噪一时,终为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被后人唾弃。

鸿文先生在他坎坎坷坷且即将写完他的仕途生涯时,致力于自己毕生所钟情的书法艺术活动,我们不能不为他的这一光明磊落的归宿拍手叫好。以他的人品而论,书法家张鸿文先生为人诚朴笃挚、宽博厚道。做书从政两相通,宦况心怀一样清。作为一位有教养有学问的书法家,他心胸开豁,字画自然潇洒自如。书如其人、字为心画使之然也。他以“思齐馆主”自号,既寄托他不忘古齐国故土的情思,也寓含他见贤思齐的修身之道。

书法艺术,说到底是一种人格精神的体现,它包融了一个人的全部文化构建和艺术修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先师们所提倡的不仅是书法的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倡个人内在的素质和开阔心胸的涵养,是要使被尘浊所掩埋的心灵,凭藉书本和山川灵气的启迪,得到不断超越和不断扩充的力量。鸿文先生深谙其中之奥理,他在繁杂的政务之余,苦心攻读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戏曲、书画及其理论。他在各类学问不断地通融领悟中,不断地努力升华,转换为笔底风光,又为他的书法增加了几许别样的云霭 ,几许迷人的魅力。鸿文先生的书法充满了苍、雄、逸、秀的美学品格。这种美学境界的获得,来自他几十年苦心研究与他独特的审美体验,更根植于他深厚的学养。

基于鸿文先生对戏曲、绘画、音乐、古典诗词等姊妹艺术的综合探索,使其作品更加内涵丰富,更耐人寻味。鸿文先生的艺术爱好广泛,加之其秉性谦和,襟怀散朗,故而,书法作品天姿秀发,远绝桀骜矜躁和缠绵悱恻。他的书法蕴涵着他整个的心灵空间,体现着自己的品格,可以说是“诗心文采,熔铸标新”。他的作品像流动的水、飘游的云,他在把握书法的本质上非常得体。他能移情入书。他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和丰富的文学修养,以及对生活美、自然美的深切挚爱。他是一位注重师法造化,能融会贯通各类艺术,善于思考的书法家。他注重大的章法布局的合理安排,而不斤斤计较于一点一画的皮相的营构。他的书作,有才气,有灵气,有书卷气,而无躁气,无霸气,无江湖野气。

鸿文先生自幼习书,初学柳公权,后临苏、黄诸家,80年代起主攻“二王”。书作多晋书韵度,空灵简古,爽朗隽逸,清健活脱,自由奔放,深得当代草书大家林鹏先生的指授与真传,以其才情与识见把握书法艺术之真谛与奥诣。章法布局错落有致,劲秀流畅,开放舒展,妙趣横生,不拘成法,自成风格。他的书法是根植在其做人与治学的基础之上的,基础深厚,自然书品不俗。

鸿文先生习书起步较高。他不斤斤计较于点画之间的雕虫小技,而是从做人、做学问的宏观着眼。因此,他能心灵智慧与腕底功力同进,学识修养与胸襟境界并高。他是将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作为陶冶性情、变化气质的活动来对待的,鸿文先生做过区委的领导,现在又是报社社长,居官位却不像官,没有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习气,倒满具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学者风度。他的身上洋溢着超脱潇洒的艺术气概。这是那些单纯的政治家与单纯的艺术家们身上所没有的。(原载1999年6月19日《山西日报》,刊载1999年6月20日《济南日报》,《火花》杂志1999年第9期)

文/谢启源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