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崔晓东山水画考辨研究

2013年11月11日 16:49:2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画家崔晓东艺术专栏  

从总体上看,崔晓东山水画的风格有一个最基本的根基。这个根基,对他的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因此而使他的山水画具有了开宗立派的价值与意义。

在画史上,任何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的风格,都不是刻意追求风格主义的结果。崔晓东的山水画风格,自然也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在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长河中,经过几个不同时期审美内涵的不断增殖而在水到起渠成中自然而然地以文化含量层级递进的方式,逐渐丰厚和完善起来的。

崔晓东1989年开始主攻山水画【见张鹏着《今日美术馆书库•中国名画家全集•当代卷•崔晓东》P29,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石家庄】。一入手画山水,他的风格即已形成,嗣后,他的画风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画作中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技法也因此而有过多次变化,但最初的风格定位却始终如一。自1989年开始,他即以近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画着他的“崔晓东样式”的山水。

崔晓东是一个有儒家气质的人。儒家对信仰很忠实,从不随风转舵、玩世不恭。他的画,以近二十年如一日的准确定位不断攀升,与他一以贯之地坚守他的文化信仰息息相关。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崔晓东的山水画风格来源于两个文脉:第一是立基于师法造化的写生,近二十年来,无论时风如何变迁,崔晓东都没有离开深入自然山川写生的发展自己画风的道路;第二是师古人意义上的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经典图像,自他定位山水画为主攻方向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古代绘画图像经典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并直接影响了他的写生作品的内在文化品质。谨此而论,“法造化”和“师古人”确实是崔晓东山水画成功的关键,但其山水画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在于此。

崔晓东山水画的价值与意义,是他把20世纪以来我国学院教育中逐渐形成的新写实主题性人物画的美学思想和创作原则援引入传统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并使之在形态学上发生合古今于旦暮的新变化。这是近百年来中国山水画除崔晓东尚无人涉及的领域。仅此,无论成功与否,崔晓东的探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与意义。何况,就他的古风山水画而言,譬如2004年画的《秋山如妆》68cm×68cm、《武夷山隐屏峰》181cm×97cm,已经堪称精品,水平不低文(征明)沈(周);而他2003年画的《北海阅古楼》(145cm×210cm),黑龚(贤)白龚(贤)之间,因内涵了20世纪以来学院教育教学内容的诸多成果,而超越于黑龚白龚之上。

自1985年创作的《历史的思考》(1985年,155cm×110cm,中国美术馆藏)参加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并获奖以来,崔晓东即开始对当时传入的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绘画上的转换性应用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探索,创作了具有超现实主义意味的作品《三联画•近代人》(1988年,471cm×260cm),并创作了大量的类似《少妇》(1988年,214cm×82cm)、《火之舞》(1988年,144cm×162cm)这样的具有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结合的作品。但不久,他便改弦易辙,主攻山水画。

如前所述,从表面看,崔晓东主攻山水画以后,对自己今后所要走的艺术道路有了更明晰的定位,这就是:一方面,深入研究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古代经典绘画文本;另一方面,师法造化,深入自然山川写生。但实质上,这两个方面都仅仅是他创作山水画的方法论手段,而不是他的山水画风格赖以形成的美学思想基础。他的山水画风格赖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美学灵魂,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精英孜孜矻矻建立的表现主题性绘画的美学理念和写实精神。

崔晓东在画山水之前,曾于1986年成为中央美院李琦先生的人物画研究生。李琦先生的《主席走遍全国》,曾是一幅家喻户晓的肖像画,这幅作品不仅以简练的手法表现了一位伟人非同一般的风采和神韵,而且这幅作品在再现性的形象中还凝聚了我们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伟大情感。在我们看来,正是这件作品中蕴涵的“为一种伟大情感树碑立传”的美学精神,成为崔晓东山水画风格赖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美学灵魂。

(责任编辑:史立彦)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