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走出困境

从“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谈中国水墨发展现状

2013年08月19日 10:40:5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中国水墨的材料一千多年来,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纸砚,变化不大。而单单是架上的、纸本的绘画无法满足对现今文化语境的表达,那这新要求就刺激了新方法的出现,首先,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的符号和材料,宣纸和墨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基本要素被创造性地转移使用,艺术家仍然使用宣纸和墨,但是从平面转移到立体,从绘画转移到装置,这些“水墨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识上的审美趣味与价值理想。其次,新媒体、综合材料的出现是一种补充,它们的运用在艺术创作中是极为普遍的。

新媒体艺术是利用录像、网络、计算机、数字技术等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自20世纪90年代起,新媒体艺术已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处于极为显着的位置。而新媒体艺术介入水墨也是中国水墨艺术近几年发展中较为突出的一笔。第四届深圳水墨双年展的“水墨空间”主题展,在探索新媒体艺术与水墨的融合中跨出了第一步,运用平面、装置、录像等手段,意在为创作水墨的方法论打开思考的空间。在这里,水墨不再是具体的绘画所用的媒介,而是被视为抽象的、可以承载观念和意义的中性媒介,一种特定的“痕迹”。

除了新媒体艺术介入水墨创作之外,多元艺术形式的运用继续延伸。水墨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呈现出开拓性的表现力,如邱志杰的《两棵树》通过木质装置模拟水墨精神;杨福东的《留兰》运用影像演绎中国传统题材;彭薇的《半身寺院·夜》移植水墨于立体的麻纸之上,对传统水墨的阐释各不相同。

设计、动漫与水墨是各自独立的艺术形态,彼此的碰撞与融合也成为水墨发展的亮点。例如,第四届双年展的主题展“设计水墨”中力图打破实用设计与水墨的界限,在形式语言和思维方式上做出融合,绘画为设计带来丰富的图像资源,设计也为绘画提升无穷的灵感。在第七届双年展的主题展“在线人间”中则展示了以连环画和中国画中的线画脉络为核心,线性表现为美学,线条绘述为表达方式的水墨延伸品种在动漫艺术中的发展和生存状态。

连续7届的深圳水墨双年展,提出了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创作主题,多层次和多方位地试验各种各样的观念、技法和材料运用的可能性,反映出中国水墨艺术家如何运用中国水墨艺术传统在现代语境中进行延伸、成长和蜕变,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当代水墨艺术已经走出困境,并迎来新的转机乃至复兴。

中国水墨对现实生活和人文生态的关注

都市化对水墨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资源,更拓展了水墨在文化、社会层面的自觉性,彰显了水墨对外界变化的敏锐度,反映了水墨这一艺术形式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传统水墨通过舒缓、温和、雅致的表达方式寄情山水花鸟,现代水墨则打破了传统水墨画与现实的距离,以调侃、嘲弄的方式诘问现实生活,对都市人情感体验做出了更彻底的剖析,如董小明的《水墨都市之一 窗》以一扇扇打开的窗户,暗喻大都市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李孝萱的《无序的空间》表达都市人的压抑、焦虑心态,面对异化的警觉和惊恐情绪的揭示;黄一翰的《中国新人类卡通一代——与数码劳拉游戏》反思城市的未来主人新新人类的成长和生活状态;李津的《瓜熟蒂落》则通过诙谐的绘画语言对当代生活和个人生存状态的叙述。这些深圳水墨双年展中的都市水墨作品,揭示了水墨在现代社会面临的精神重建的新课题,展现了水墨在现代语境中的可能性。

中国水墨对于“笔墨”问题的探讨

“笔墨”作为仅次于“气韵”的重要美学概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画家检验自己艺术成功与否的标准。在深圳水墨双年展当中,一方面,“笔墨”系统在部分画家的创作实践中得以继承和改良,这一类的探索不排斥以笔墨作为表现媒介,但反对唯有笔墨才能体现中国水墨艺术精神的传统价值观。如童中焘的《平湖秋月》注重光影对城市山水的折射来构建自身的境界;张桂铭的《红果绿叶》,遒劲的墨线保留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韵味,强烈的色块和形式感则紧紧靠拢西方的平面构成。再如张立辰、卢辅圣、顾生岳等江浙画家的作品,在一些新兴的理论思想,例如完全抛弃“笔墨”的呼吁当中,他们没有放弃对“笔墨”的钻研,走着改良、甚至是一种复古的道路(“笔墨传承”策展人严善錞语),作品在笔墨运作、审美图式、艺术趣味、材质上都没有脱离传统文人水墨画的模式,他们坚持传承的观念一直贯彻在教学实践中,和那些趣味雅致的作品一同取得相当高的认可度。

另一方面,部分画家选择直接放弃“笔墨”传统,如刘国松将“笔墨”解释为点和线、色和面,张羽消解笔墨规范,将“笔墨”视为艺术形态变幻的整体置于作品所体现的精神与思考之后。“笔墨”的运用也不再局限于文人山水、花鸟等传统题材,还被用于描绘现代都市、当代生活情境和人文生态,注重“笔墨”作为语言的表现力和灵活度,追求“笔墨”因全新题材而带来的不同视觉和审美体验。

通过对“笔墨”的探讨可以看到,“笔墨”传统是继承者的艺术资源,是创新者的改革动力,更是反对者的艺术跳板。因而无论是对艺术传统的继承、开拓,还是富有创造力的革新,抑或是完全的消解、颠覆,中国水墨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上的。

水墨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历代画家对中国水墨画的传承和变革,穷尽了毕生的精力,如何在继承传统中发展,仍然是近现代水墨画艺术最值得深思的主流课题。“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作为一个群体创作的平台,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整体状况。

“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以下简称深圳水墨双年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先后已成功地举办了7届,由国家美术研究机构和美术馆共同承办,每届设立多元化的学术主题展览,得到国内外着名策展人和策划机构以及几十个国家的艺术家的热情参与和关注。从“城市水墨”、“都市水墨”到“设计水墨”等不同主题创作,从传统的纸本架上水墨,到水墨装置、水墨影像等,催生了一大批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自举办第一届双年展起,深圳水墨双年展就确立了“水墨”这一专题语言,它所提出的水墨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中国画。在当今文化语境下,不同的媒材、观念、技法等因素的挑战下,现代水墨画已经有了新的内涵。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