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返虚入浑 积健为雄——张清秀艺术评析

2012年08月10日 14:07:2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融化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传统艺术因素已经成为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传统艺术又必须深入当代人的生活,反映当代人的精神与情感,对人们情感进行教育和慰藉。历代艺术家们不断传承历史上艺术精神并紧扣时代脉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纽带。

艺术的价值在于传统因素的当代个性表现,也就是说,艺术家将传统因素进行改造并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它是艺术不断积淀又不断推陈出新的动力源泉,这样,艺术才能发展,文明才能得以延续。中国绘画非常强调以书入画,明代大画家、理论家董其昌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似画沙。”以书入画成为中国人一种特殊的审美追求。当代艺坛奇才张清秀先生潜心研究传统艺术,将艺术筑基在传统书法之上。他擅长书法,尤其钟情隶书,并独创独具一格的草书——飘草。它吸收了草书布局大开大合,落笔千钧,气势奔放纵逸的特点,同时,它那线条和线条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点画呼应,各具形态,但又不代表任何实体的图形。它纯净的黑白色彩又因墨色的浓淡、用笔的轻重缓急而变化无穷。在这种变化组合后构成的视觉效果和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一幅抽象画。其隶书将原始隶书的质朴和简淡元素贯注于东汉隶书,在奔放、流畅、阔大的审美气象基础上,形成了庄重、典雅、华美的书风。书法的魅力在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试想如果没有对人生的感悟,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也就不会有《兰亭序》《祭侄文稿》等书法名篇。张清秀先生始终将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书法创作中,他在《怀念——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作》隶书作品中,以严谨的布局,庄重华丽的字体,以及朗朗上口的诗句,将作者对毛主席、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和丰功伟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歌颂,将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热爱用艺术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来,是一件具有很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作品。

张先生对传统艺术、对历史始终怀着肯定和赞美的心情,尤其对齐白石书画艺术有独到的领悟,并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倒变画”“百虾图”等新画法。在65年的艺术生涯中,用艺术创作诠释着自己的感悟。他崇拜齐白石的艺术,白石老人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清秀先生的花鸟画作品深受齐白石艺术的影响,《丰年丝瓜》《牡丹》等画作,以红色画牡丹,以黄色画丝瓜的花,而用酣畅淋漓的绿色画植物的叶子,以笔力雄健的线条勾叶脉,与齐白石的“红花墨叶”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恰如白石先生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张先生做到了“学齐(白石)不似齐(白石)”,是真正的用心学。

传统中国画的创作程序一般是先以笔墨植骨,然后赋之以色彩,故要求色墨的浑融统一。盛大士《溪山卧游录》云:“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之不可夺墨,犹宾之不可溷主也,故善画者,青绿斑斓而愈见墨采之腾发。”现代中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既有传统式的对自然感悟,又有对世界现实的分析与研究,弥合这两种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自然写生。张先生笔无妄下一直坚持写生创作,像花鸟画《丰年丝瓜》《牡丹》,山水画《岐山写生山水》《岐山老虎沟》等都是写生作品。在《岐山老虎沟》一画中,他将西画的焦点透视与中国画传统的高远、深远透视相融合,既有传统的“以大观小”的欣赏习惯,又有西画透视的纵深感;而在《岐山写生山水》中,使人不禁想起西方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圣维克多山》,画面采用平视角度,山为画面的主角,画面上完全取消了纵深感,纯以色块组合而成。清秀先生在《岐山写生山水》一画中,也以平视的角度描绘青山,青山与山下的池塘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池塘对树木和天空的倒影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冷色山头,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悠远的空间遐想,它完全打破了传统绘画对空间的认识,将绘画构图带入了一种新的境界。在画面形象表现上,以墨点、线画近景的山石、树木,以绿色画近处的树木而以冷色画远山和蓝天,这种既符合人们欣赏习惯,又合自然原理的画法,可谓传统绘画向现代转变的一大创新,这种创新是在对传统艺术深入理解基础上,忠实于自己独特感受而形成的。恰如白石老人说:“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张清秀先生半个多世纪在艺术上的苦苦求索,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化为一幅幅有真情实感和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奉献给人民,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个像张清秀先生这样的“埋头苦干的人”,中国艺术之树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才是中国艺术的“筋骨和脊梁”。

评论家、美术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李振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