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永远的山林之恋 郭公达的山水画

徐恩存/文
2010年10月09日 11:19:1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郭公达艺术专栏  

读郭公达先生的山水画,我的心是宁静与愉悦的。当我愈是向晦暝幽深的纵深处探寻时,便愈清醒地感觉到这正是一种永远的“山林之恋”。

山林之恋,是中国绘画一个恒久不衰的命题。这个题目令古今艺术家心醉,并提供了施展才情、性灵与能力的领地,造就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山林之恋是中国文化中传统感情的超时空萦绕,是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永远解不开的回归自然“情结”与永恒的“乡愁”,如同生命中的血脉,绵延不绝。

郭公达先生的山水画便是用精炼、简洁的意象传达复杂难言的“山林之恋”情感的。显然,他为之追寻的是这种永恒的情感与美感。画家笔下的山水画所造出的山林之恋有着对人生重构、对生命家园重构的立意。

在自然面前,在山林面前,画家体验了生命的苍凉,也传达着精神的愉悦。他的山水画很能说明这一点——水墨淋漓、气运生动、墨中见笔、笔笔生机、苍润深厚、疏密得体、简约有神。特别是他承继着黄宾虹的笔墨精神,使之有洒脱灵动中又多了些浑然苍劲……这一切绝非偶然,画家从此中确认了生命与艺术神秘的原初联系。应该说,画家在笔墨幽幽中,倾听了生命、自然交融与延续的旋律。这是一种缅怀,一种对自然原始性的缅怀,它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增添了作品的古远与苍茫之感。

这正是郭公达作品耐人寻味之处。画家亲近自然,醉心的正是山林之恋所表达的生命景观,因为他往往把对山林的艺术表现与生命景观和谐地对应起来。因此,他的山水画又是心灵的风景区,笔下的山川河流也极具魅力,并表现为一种对山野之气的关注,这种关注便是那种欲求不得的诗意。

郭公达的山水画功力深厚,所作山水章法、笔墨明显地流露出对石涛、黄宾虹诸大师的追慕。他的作品既得黄宾虹深厚苍郁之意蕴,又自具轻灵俊逸之特色:近处墨彩浑厚,远山轻装淡抹,羁意水墨山水,笔墨融合自然,整体浑然统一,江南文人的秀雅清逸和北方燕赵的雄浑苍劲在作品中合二为一,形成了一种气息与韵律弥漫在画面中。郭公达把“新安画派”的笔墨技法、黄宾虹的笔墨特点与自己对自然的感悟熔铸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做到了远观其势磅礴、近观其质精微。

郭公达的山水画在继承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特点。他的作品显示了一种笔墨之美、智慧之美与性灵之美,其中点、线、墨色及整体形态表现出一种对精致文化传统的留恋与回眸。当然,郭公达并不是一个怀旧主义者,而是对一种纯粹文化精神的向往。读郭公达的山水作品,笔情墨韵中都给人以审美的震荡。特别是他的“山林之恋”所表达的山水精神,是一种文化神韵,是文化的倒影,是多情的吟咏……

可以说,画家以“山林之恋”来传递亘古不变的文化精神,以笔墨的传承方式表明在解读传统中确立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在与传统精魂的对话中,给“山林之恋”一个深厚宽广的文化背景,以自我生命体验,接续中国艺术的血脉。

与众不同的是,郭公达山水画最初和基本的文化意义是将“山林之恋”与“山水精神”置于自觉的“人文”层面上,赋予其以文化内涵。画家的艺术风格、笔墨方式乃至样式选择,在审美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在深层次上将人的精神空间对象化。他对“山林之间”的投入,成为对“山水精神”的勘探。他所作的不是一般的景观性山水,而是在感性与知性的双重作用下,抒发审美的人文意义。在这里,郭公达发挥了画家与知识分子的优势,他以感性为情怀,以知性为学养,让“灵性”浸润着意义。 画家始终保持着探究笔墨内涵、文化底蕴和心灵深处的兴趣、信心与笔力,这让我们感受到的生命活力与深刻的精神意识。在这种生命活力与深刻精神不是大而无为或大而化之的,它常常是细微的精致的,而“底蕴”和“深处”的展示是和他个人的精神深度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底蕴”和“深处”使然,郭公达的山水内蕴着永远的“山林之恋”,并时时透出。因此而产生的“乡愁”冲动,在向往“乡关”、“山林”的精神旅途中,那烟云雾霭、悠然飘逸、重山叠水都成为他心灵远游的载体,并以此来表达他的情怀,,这里透视出他对文化境遇的别致体验、人文氛围的认知和对艺术性灵的固守。

以“山林之恋”贯穿于作品始终,以水墨山水境界去表达永恒的苍茫,表达一种悠悠时空的深邃绵邈,郭公达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文本结构,让人们破除层层审美臂障,让人一层层地渐进自然真谛。

面对郭公达那无边苍然、意境浑然的山水,我们体验了空间的邈远,也体验了时空的无限,在一种永恒的气息中,山水意象转换为万古郁郁的“山林之恋”与“乡关之思”——古今诗心一致关注的文化情怀。 于是,我们在郭公达作品中读到了一个永久的思考,有了一个永无尽头的期待及期待中的永恒诗意。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