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战士风骨 艺术大家——赞孙滋溪先生

2016年04月05日 11:10:42  来源:中国美术馆 吴为山

近一年多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几次大型展览上,孙滋溪先生的作品成为被关注的重点,成为人们对艺术创作、生活、情感关系的话题。这些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作品朴实、真切,它不仅纪录了时代生活及其审美特征,也表现了艺术家在一个时代的追求,诠释了生活与艺术的水乳关系。他创作于1964年的油画《天安门前》成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人民的形象》的标志;在为纪念抗战胜利举办的《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大型展览会上,他创作于1978年的油画《小八路》尤为亲切、感人。他的一系列创作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对过去情境的深刻记忆。通过精心的构思,对形象的捕捉和对神形感受的高度灵敏,对艺术表现技巧精湛的把握,不仅刻画了新中国工农兵对生活、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也歌颂了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人格特征,他们坚毅与坦率、真诚与友爱。从孙滋溪先生大量的作品《风雪行》(1981年作)、《当代英雄》(1960年作)、《同学》(1963年作)、《母亲》(1981年作)、《孙毅将军》(1996年作)、《小宣传员》(2002年作)可以看出,他所表现的是真正感动了他自己的那些人,那些亊。其中有些近乎于自己成长的写照,如《小八路》、《小宣传员》以及《同学》中的小战士等等。这位自9岁时就加入民族抗日少年先锋队,11岁担任乡儿童团长、17岁参加八路军的“老革命”,其情感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逐步获得锤炼、升华。因此他看到了在普通的生活、普遍的个性之外,还有着一种值得着力表现与刻划的人格,那就是中华民族在争取独立自主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所具有的不畏强暴,在浴火重生的希望中所展示的尊严,更多的体现在革命者为真理而献身的义无反顾,在艰苦岁月中战士们的乐观。所以说他的作品在表现具体人物之同时也赞美了民族的性格!这是他现实主义作品之所以感人,之所以深入人心的根本所在。他以真心、真情实现了从生活的真到艺术的真的超越。正如他自己所说,艺术创作一是生活,二是激情。其实,孙先生作为艺术家是将这两者融入到艺术的形象与艺术的形式中的。他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结果”。因此,提炼、纯化艺术表现的语言,在美的创造中逐步形成自我风格是他长期的实践,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它的发展,它的表现方式与技法对应着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继承、吸收、借鉴,如何与我们民族艺术的智慧相结合,而成为我们在表现自己生活与情感娴熟的语言,这不仅是技法层面的,更在于艺术美学和文化之脉的融汇。我们分析他的代表作《天安门前》、《小八路》,那画面上温润的阳光,既烘托了整体气氛,又丰富了人物内心的世界。这种来自于前苏联巡迴画派和法国印象主义的光色,在孙滋溪的画面上很自然成为中国人心灵世界的一缕阳光,温暖、和煦。《小八路》的光色变化也使我们由然想起苏联油画《前方来线》。同样是表现战争年代的喜悦,《小八路》更多地吸收了风俗年画艺术手法,它更贴近我们的民族审美情感。
孙滋溪先生善于捕捉瞬间动态和微妙的表情,画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命的激情。他的主题性创作一般切入点小,不以宏大、壮阔的构图和人物众多的场面为表现形式,他总是倾力于事情发生的关节点,并加以深入与强化,所以作品扣人心弦,令人遐想,并为形象本身所动情,从而使观众进入画面时空,感受真实可信的历史。这种“在场感”便是画家创作时的投入,是生活的长期积累。作为战士,作为革命队伍中的文艺工作者,作为教师,作为一个沉浸于革命历史题材表现的艺术家,孙滋溪先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孙滋溪先生绘制了大量的油画风景和人物肖像写生,从汉口、湘西、阳江、三亚到京郊、西北坡、沂蒙山,留下了他以诗性的情怀触摸大地、天空,以多彩的画笔点染河山的痕迹。从他画的素描和速写,可以听得人物的呼吸。所谓形神兼备,不单纯是对画面的评价,其本质当是画家的艺术境界。唯用心、用意、用神方能达到此境。先生的这些被称为习作的写生,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不仅为他的主题性创作扎实了深厚的功底、积累了素材,也成为他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更为他在内心刻下了“人民”、“生活”两个关键词。
孙滋溪先生的作品有着一目了然的绘画性,即创作的视觉特征,但仔细品读,其文学性是他绘画作品的潜在特点。所谓文学性主要表现在情节性。他作品中的人物的关联皆有时间和故事连贯。这也使他的作品增加了可读性。其文学性,一方面缘自于他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故以绘画方式娓娓道来;另一方面他早年就喜欢为文学作品画插图,插图是神合文字描述,是对文学思想的高度概括。我青少年时期读过一本短篇小说集《长长的流水》,至今记得那封面设计和其中的插图,它和小说内容一起将我带入了历史的岁月。最近,由于研读孙滋溪先生的年表,才惊异地发现这封面设计和插图均是1960年孙先生所绘。我感慨,感慨艺术家种下的美的种子悄悄在读者的心田露出美的叶芽。
二十世纪以来的百年间,中国美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发生了波澜起伏的巨大变化。其一,五四运动之后一批优秀知识分子向西方取经,中西融汇成为热流。其二,中国美术家以爱国救亡投身社会洪流,不仅创作了一大批浩气长存的不朽力作,更涌现出有血性、有正义感、有民族情怀、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再绘新图,再谱华章。这些民族精神的讴歌者也为民族精神所塑造。他们在抒写人民的同时也受到人民的尊重。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文艺路线的正确。孙滋溪和许多艺术家一样,都是党和人民的培养,是传统文化的滋养。
孙滋溪先生及其家人怀着对党和囯家的爱,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将溶入中国美术发展的漫漫长河而流芳后世。我代表中国美术馆全体同仁向他和家人表示崇高敬意!
   祝展览成功!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