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文化艺术也可以成为生产力

2015年07月02日 15:14:1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王韧:艺术界与媒体的互动体现“写生”般双向情感交换过程

1945年12月生于重庆,祖籍湖北黄陂。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美协会员。历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科研处处长、教学处处长、基础技法教研室主任等。曾被文化部聘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专家、广东省高教厅聘为专升本资格评审专家。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基本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过去,在摄影技术出现以前,写生成为搜集绘画创作素材的主要手段。后工业时代,随着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相应的产生了摄影、摄像等影像记录模式。诚然,摄影、摄像技术的产生,其卓越的再现能力为绘画艺术带来了观察世界的新感受、新视野和新方式,并且把绘画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但如果一味地依赖摄影、摄像成像技术的来记录、再现景物,则失去了许多的绘画乐趣。例如,那种行走于名山大川,“师法自然”的心境与情怀;通过观察,与绘画对象交流、体悟,从眼到心,由心及手直抒胸臆的欢畅。

事实上,“写生”是绘画者与景物进行情感交换的一个过程,是对话,是互动,这不仅是视觉感受,更是情感的传递。以西方的“印象主义”为例,其吸收了写实主义的营养,更在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关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其实,这是外光环境作用于创作人的一种初始感受。而形成于十九世纪80—90年代的“后印象主义”则是这种感受的延伸和发展,其重视创作人的主观个性,注重在作品中表现创作人的主观感情与情绪。这与“写生”的情感交换,情感传递是一致。也是我所强调的“写生”在绘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归本次论坛主题,我认为,艺术界与媒体的互动,绝对不是一种单向传递、影响的过程,而是有如绘画“写生”一样的双向情感交换过程,只有更多沟通,更多的来源于“真心”的交流,才能更好地相互促进、发展。

黎展华:自觉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

1953年生于广州。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的保护期于今年7月到期,正式入世后的中国,整个“生态结构”将产生重大变化,如何把握时机?作为区域性的广东,如何携手共创艺术的大未来?广东省政府早已扮演了“顶层设计的角色”,但具体到如何打造广东艺术大未来的实践,适应这种“生态气候”,我认为,《信息时报》在关键的“节点”上,提出“携手共创广东艺术大未来”的议题很及时,很有想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说是抓住了要点,切中了要害。

在快速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或机遇面前,要成功地跨越当下,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承担起共同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以及文化艺术发展的责任,这是逼在眉捷、无法绕开的课题。作为传媒、权威的大众纸媒,《信息时报》更要首当其冲,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以引申为效能,并成为强大的社会推动力。

广东是经济发展的“巨人”,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广东的文化艺术发展,历来存在各种争议,尤其是北方各省对广东文化艺术有不少误解,认为是“侏儒”。文化艺术上的影响欠佳,如何扭转这种看法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国际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文化艺术也可以成为生产力。艺术的产业不能低估,市场大的很,君不见这几年艺术市场,艺术品拍卖成交价从百万元时代到千万元时代,到亿元时代一路飙升,艺术产业令人触目,文化艺术的消费将成为未来的一个亮点。要建设广东艺术的大未来就必须要看到这一点。

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目前人类处于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在快速发展,各种阅读方式非常自由。同时,公共审美呈多样性,国有的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都在“争”观众,私人艺术机构、美术馆、收藏馆,以及画廊已衍变成公共艺术空间,如此更好地服务群众,争抢蛋糕,强化自己的文化品牌,强化自己的艺术定位,无论是在国家的大层面,抑或在一个纸媒的层面,都应有所思考,并付之以行动。

胡江:艺术家在重视学术的基础上也要把握市场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暨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

胡江的山水画,既吸收了岭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注重生活、重于写生的艺术思想,在融入其恩师陈金章秀雅、清新画风的基础上,又融汇了北派山水大师李可染浑厚苍劲的画意及其恩师李宝林沉雄方拙的用笔特点,并逐步形成秀、雅、宏、雄的个人面貌。

在绘画创作中,他坚持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善于将学院式的审美方式与民族(工艺美术)的审美趣味巧妙融合;善于将书法线条和雕塑块面的理解应用并淋漓尽致地发挥于山水画的笔墨中;善于把握山水画面的整体结构与虚实关系,开合自如,不拘一格;善于将云、水的表现融合于中西绘画技巧,极具岭南山水画风格,气势宏大,整体性强。

胡江认为,媒体需要助力艺术界,努力宣传本土文化建设成果。

他说:“广东人历来爱做实事,不爱吹嘘自己,艺术圈也是如此。为什么其它地方总是有艺术大师出现,但我觉得与我们的关山月、黎雄才比,有的并不如他们,不管是学术还是大格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主动宣传的少,你们今天的议题很有意义,应该反复强调,你们媒体的传播力强大,另外政府层面也要扶持支持,让艺术家有足够的信心搞创作,也要多出去交流,包括国内外。走出去,人家比我厉害的,我虚心学习。人家不如我的,我增强了信心。因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靠一两个人,是区域文化整体力量的综合体现。跟外面的交流,我们这里很少有整体的亮相。在外国的中国饭店里,很多挂着行画。外国人不知道齐白石,不知道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和变化,要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更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首先的要让人家了解我们才行。所以,我觉得我们艺术家自己的观念要转变,在个人重视学术的基础上然后来有意识把握市场。除了个人的努力,社会资源也很重要,只有合力打造,广东艺术的繁荣发展,通过整体的推动才会有更好未来。”

黄健生:文艺界与传媒合作,将艺术性和审美享受传播给大众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沙区文联主席,广州画院特聘画家。黄健生作为广东省山水画家的中坚分子,擅长写生和主题创作,其作品构思雄奇,立意大胆。以线条刻画大海的方法在中国画界备受关注。近两年又转以现代都市题材为突破,现代建筑、桥梁道路、飞机船舶在他笔墨中都能和谐统一。其作品被广东美术馆、广州艺博院、岭南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黄健生虽然未能出席此次论坛,但他一直以来都很关注艺术界与传媒合作的课题,除了多次组织南沙区属艺术家与本省主流媒体如信息时报等媒体交流,以推动区域文化发展,还亲自操刀,在信息时报艺术周刊上开辟专栏,坚持从艺术家的角度向广大市民介绍如何读懂书画、如何欣赏艺术品等问题,其专栏文章被各大网络媒体竞相转载,获得积极反响。

黄健生认为:“文艺首先是要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既有专业艺术的层面,也有大众审美文化的层面。而对于传媒来说,当然是以传播事实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为己任。那么,文艺界与传媒如果能联姻结亲,正是把文艺界的艺术性和审美享受传播给大众,当然首先受益的必然是文艺界的宣传和对大众审美的提升。从这个角度上看,也是符合文艺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宗旨。”

“以文艺界的资源和传媒的传播优势进行联姻结亲:包括协调对文艺界的艺术探索、艺术评论,策划主题创作、主题活动以及开展艺术调研、艺术采风,乃至开发艺术品种、艺术市场等等多方位的合作,最终取得文艺界与传媒单位共赢的结局。当然,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传媒是应当起主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对文艺界的主观追求和对大众诚信的担当。”

黄健生说,“虽然大众审美有时也只是为消遣而已,不一定有深刻的意义或伟大价值,但也要求传媒报道当不失偏颇,理性和感性相协调,目的在于提高公众明辨是非、不盲目跟风的能力,尽量避免过度感性和哗众取宠,为构建和谐社会输送正能量。那么,这种多元合作将在信息时代飞快发展的情况下是可为的,也是有为的。”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