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中国画不在物象的表面作文章

2015年04月16日 16:48:3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花鸟画图式过于程式化”,是人们对当下花鸟画创作的主要批评之一。

有人说,千百年来都只是画梅兰竹菊荷蕉等题材,画面构图几乎成为若干定式——兰花叶子要怎样折、竹子与雀鸟的布局要怎么安排、水仙背后一定要有块石头、荷花上的蜻蜓和牡丹上的蝴蝶要摆出哪个角度来……这些东西成了套路,实在让人审美疲劳,艺术家需要寻找前人没有表达过的题材,才能推陈出新。

有人说,艺术创新的重要策略是图式陌生化,所以无论是受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影响,注重实景描绘,有固定视点,强调透视变化和空间变化的作品,还是受平面构成、西方现代艺术、日本绘画影响的装饰性的当代中国花鸟画构图,都要优于传统花鸟画图式构成。对这些观点,霍春阳认为,这是一种表面化的观点,花鸟画的问题不是图式,而是境界与精神。

“不深入,表面化,或只见物不见人,只画物不画我,只画死不画生,以科学的思考代替艺术的思考,这些都是当今画坛的通病。”霍春阳说。“中国从来把形置于比笔墨更次要的地位,是‘得意而忘形’的,不要把这个‘形’看得太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情趣与状态来对待它,是气息和神韵。”

“仅仅从题材来判断高下,这是一种肤浅的观点,我们要在精神内涵上下功夫,不要满足于在表面上翻花样”。霍春阳认为,在外行看来是题材、图式雷同的作品,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变化。

他认为,适合入画的花木禽鸟,经过古人长期实践证明,确实种类不多,因为花鸟画追求的并非是描摹物象的精确、生物的珍奇,而是抒写心灵。梅兰竹菊蕉荷牡丹等植物历来被人们赋予了相对固定的精神气质,它们不仅仅是花木,更是文人志趣情怀的象征,或为“君子”,或为“隐者”,或为“贤士”……

“曾有人问我,雉鸡的羽毛那么漂亮,为什么文人画不画它,宁可去画小雀,我说就是因为精工会减损逸气,在追求状物的时候,就忽视了画面的精神。”霍春阳说。画不应以题材的新旧来定论,古人云“澄怀观道,静处求之”,“品位”是体现中国文化内涵最首要的因素。兰花、石块、荆棘的组合已是司空见惯的题材,历代画家为何不厌其烦地在其中抒发情怀,造出自己的“大象”,皆因为兰花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象征和寓意。

过往的中国画学习重临习,这或许也是作品构图看似雷同的原因之一,霍春阳认为,国画重临习,是解决如何认识前贤从而充实自己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充实精神生活的良方,在不断临习的过程中逐渐发掘前贤如何认识世界和表达这种认识情感的方法:“写生不是复制自然,是抒情而不是状物。中国画的写生应是写意,即写生意、写生命意识、是画气写心,绝非照抄自然。中国画要求画家深入生活,旨在发现生活的常理和常形,绝非仅在物象的表面作文章。”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