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马健: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问题与对策

2015年04月08日 11:36:0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近年来,中国艺术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并且日渐引人瞩目,但与此同时,艺术品金融化乱象也层出不穷,以致于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金融险区”。以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 号)的发布为标志,由中国证监会牵头的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范围内开展。但时至今日,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例如,2014年12月发生的索账3年未果的几十名郑州文交所投资者“占领”河南省金融办事件;又如,截止发稿前,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业务依然在进行并还能够办理新开户手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近年来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历程进行一番回顾和分析,无疑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问题

1.艺术品金融化研究者的“滞后化”研究状态

在国外,关于艺术品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视为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关于艺术品金融化的研究则显得十分薄弱。相比之下,由于中国艺术金融产品创新的步子比国外迈得更大更快,因此,关于艺术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研究成果也更为丰富。

总的来看,尽管艺术品金融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然而,学术界关于艺术品金融化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却不多见,并呈现出“新闻报道多,学术研究少”和“重个案点评,轻理论建构”的鲜明特点,全面而系统的前瞻性研究成果更是罕见,在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滞后化”研究状态。由于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需要,中国艺术品金融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很多严重问题却很少得到理论界的正面回应和系统解答,从而制约了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2.艺术品金融化实践者的“擦边球”创新势态

虽然中国艺术品金融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早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解决起来却殊为不易。因为根据国务院38号文件“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精神,并没有“一刀切”地堵死中国艺术品金融创新之路。既然没有完全“叫停”,对利润极其敏感的各种资本就还会继续尝试,不断寻求新突破口。这意味着,问题并未真正得以解决。

例如,在面对国务院38号文件时,一些文交所甚至投资者就都还停留在抠字眼,希望继续打“擦边球”的状况。天津文交所在国务院叫停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后的3年多时间内,就既没有停止份额化交易,也没有出台整顿和善后方案。这其实是艺术品金融化实践者一直以来的“擦边球”心态使然。假如市场参与者不能真正领会中央文件关于“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精神实质,而只是纠结于具体的条条框框,那么,仍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3.艺术品金融化参与者的“从众性”侥幸心态

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市场参与者不仅是重要的行动主体,而且决定着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广度深度。在近年来的艺术品金融实践中,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问题,不能只怪艺术金融机构的盲目和冒进,艺术金融产品的投资者也应该负相当大的责任。因为无论艺术金融机构,还是投资者,都普遍存在非常严重的“从众性”侥幸心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从众性”侥幸心态并非投资者独有,艺术金融机构身上同样存在,甚至负面影响更大。

例如,自从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于2009年在国内率先推出首款艺术品信托产品以来,中国的艺术品信托市场从无到有地迅速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度发行的中国艺术品信托产品为10款,发行总额为7.58亿元;2011年度发行的中国艺术品信托产品为45款,发行总额为55.01亿元。从产品数量来看,2011年度的同比增长幅度为350%;从发行总额来看,2011年度的同比增长幅度为626%。但随着中国艺术品信托“井喷”式发展而来的就是2012-2013年出现的拐点。由于信托周期太短、市场行情切换、内部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中国艺术品信托规模迅速缩水到个位数。如果说,投资者的盲目跟风是非理性之举,那么,艺术金融机构为什么也如此不计后果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于历史高点之时推波助澜呢?

二、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对策

假如从改革开放算起,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代到1990年代是以个人资金为主导的个人收藏时代,19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是以产业资本为主导的机构收藏时代,现在则正在走向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艺术品金融化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已经不是讨论“该不该有”艺术品金融的时候,而是到了研究“怎样发展”和“如何监管”艺术品金融市场的阶段。为了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防范艺术金融风险:艺术品金融化创新的底线

从事艺术金融创新的机构,必须一方面吃透中央文件精神,另一方面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真正将防范艺术金融风险作为艺术品金融化创新的底线。假如风险管理做不好,引发一系列连锁事件,最终一定会自食其果。

2.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构建自律与他律的隔离带

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不能只寄托于加强监管。因为监管并非万能的。艺术金融机构必须具有前瞻意识,通过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来构建自律与他律的隔离带,用主动的自我约束让监管者和投资者放心。

3.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意识

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遵循“把风险讲够,把规则讲透”的原则,以多种形式开展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机制,改变投资者在发生金融风险时总将政府部门视为“最终善后主体”的传统观念。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