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当代艺术也要接地气

2015年03月24日 14:24:3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1917年纽约独立美展,杜尚送展的小便池以“泉”为标题获得展出。舆论哗然,评论家辩解说:“作为《泉》的尿斗是工业品,这是事实,但它经过艺术家杜尚的选择,它就从工业转化为艺术品,因此关键在大艺术家的选择”。从这个时候开始,以艺术的名义不断打破艺术边界,已经不再仅仅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只要是做艺术的,谁都明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观念有多远,艺术就能走多远。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毁与誉,是与非,诸多的不明觉厉,大概也都跟这个有关。

时常跟朋友们聊当代艺术,那些已经成为大腕的“四大天王”且不必说,单就尚没有成为“天王”的艺术工作者们而言,他们为这项工作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普及和认可,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中都会存在良莠不齐、优劣并存的情况,当代艺术创作中那些创意不足的作品,不管怎样被各种平台反复推送,都还是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像在古人的书画中淘宝,“下真迹一等”哪怕再好,也终究添了一个“下”字。

对当代艺术的各种非议,也比较多。通俗版的说法是“看不懂,肿么办?”当然,升级版的说法就更激烈,“是不是搞不了传统艺术,才去玩当代呀?”跟传统艺术相比,当代艺术在如何诠释自我、达成跟读者的深度链接方面,确实也还有比较大的调和空间。当代艺术作品在创作方面,至少受到这样三个方面的潜在威胁:一是就像在网络空间玩虚拟YY,一切都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缺乏现实基础。二是就像在花前月下自斟自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缺乏分享条件。三是就像一群严重的微信控在一起聚餐吃饭,各自顾着低头玩微信,貌合神离,人在此处,心在彼岸,各玩各的,缺乏共同话题和共同氛围。

当代艺术,路在何方?

时常对当代艺术点赞的观众们,也许各有不同的点赞理由。作品中的那些敢于打破陈规的创意思维,当是最受欢迎的。尤其是艺术领域的从业者,是否从其他优秀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中像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那样获得具有原创意义的启发,也许是最大的动力之一。曾经有一个段子说,为什么造假?因为造不出真的呗。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把西方作为参照物和样板,某些作品不过就是剪切、复制、粘贴、挪用等,造成这种情况固然有多种原因,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无外乎就是原创力不够。事实也证明,只有那些具有原创精神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当代的意义上才拥有最强的发言权。

当代艺术要发展,接地气很重要。

强调个性,强调与众不同,对艺术而言是必须的。尤其是在这个观念引领的时代,艺术的创意雷同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作品中的个性元素如果得不到广泛认知,那么艺术作品的传播就会受到影响。藏之名山,孤寂一世,大概不是当代艺术的追求吧。艺术和公众的关系,其实就是不即不离之间。跟公众距离太近,毫无特色,人云亦云,那还要艺术家干什么?跟公众距离太远,遥不可及,深不可测,这样的作品莫不成是留给几百年之后的观众否?艺术语言的自律性和审美趣味,也只有在与公众发生互动关系的过程中才更有意思。话题至此,究竟什么是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大概已经有了一些答案。

就像艺术的发展历史那样,艺术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艺术的公共性,也是判断当代艺术作品的一个话题。怎样把当代艺术作品跟当代人的生活空间、公共空间更多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拿一个概念或小样纯粹放在展厅里展出,这个也很重要。接地气,是双重的。吸收各种有效元素创作出优秀作品,也许只是一个方面。怎样把这些优秀的作品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也是一种价值。展厅里的艺术,是艺术。艺术作品走出展厅,也是艺术。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