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原创

李昌祥:皇天厚土 紫气东来

长篇小说《天不绝人》后记

2011年03月31日 14:50:1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333.jpg

创作中国的演义,总牵扯着世道人心,总祈求着天下归心,而要完成这一弘篇要旨,文学志士总要在着笔之始便认准了一个以“大义”为魂的故事构架。在人们心目中,灵气的光环更具魅力,这种自然闪现于心底的“义”念,也正是中华民族完全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翼然动力。

于是睿然有悟,中华文明其实就是中华仁义的总汇啊。虽然历代的情形大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却也正是人们心头耿起的一块块郁结。那恁多的权利之争“占山为王”,那“一将成名万骨枯”的血腥事实,将中国历史撕扯扭曲为一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大谬,也因之让不屈的民族分外地渴求人文大义。为了扭转曲折了的文明进程,文学志士总想从一堆堆废墟中营救出九死一生的民族大义来。创作中国演义的过程当然是艰巨的,却是功勋卓着的。

能从史官篡撰的“成王败寇”中明察秋毫,是我等的欣慰。上溯历史的长河,我清楚地发现,浸透了杀戮血腥的史实,如果没了一个大义的准绳,这历史又有什么值得歌功颂德的地方?又怎么个引以为鉴呢?也因此有所斩获:所谓的成者为王,实在是一部仗势压人的杀史!所谓的败者为寇,也实在是一部委辱负重的忍史!忍与杀,杀与忍,两个完全不同的对立面,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有着相互抗衡的力道,倒像断岩上跌宕的澜沧江流,那一种倒海般奔腾,能让鹅毛沉底石头漂。反沉而浮,反浮而沉,似乎颠覆了孰轻孰重,而这一番影响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实,却把江苏文学家李昌祥的创作灵感开启了来!让长篇直面历史的纵横,尽现变革社会中的世事颠倒,颠倒世事,留下来的漪旎景致,便是时代激流的峻逸!这里蕴藉的社会哲学规律,在老百姓不谋其政的眼里便成了一种天意。

本来要奔突过江,东山再起的项羽,最终放弃了拼杀,自刎在离兰花山湾十余里地的乌江。天意并不如此,这不是结局,所以才有尔后的似断且续。长篇小说《天不绝人》以中国最为豪壮的“忍让”开篇,凝聚了皇天厚土的大忍大气。

各个历史时期的悲悯悲愤,便有一种箭在弦上的千钧一发,终于千年磨一剑,终于紫气由东来!到底是天无绝人之路。

磅礴的华夏叙事,我用截取横断面的形式展示,有续有进,犹似当今网上流行的微博段子,吸引力与可读性不言而喻。

且看中国一起起最大的忍。赵构撒手半璧江山,这一个忍让也是在这一个江浦地面上的兰花潭起步的。如果兰花山湾没有灵气,不能“泥马渡康王”,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庭便组建不起来了。文本中叙述的一个个有着时间差距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妙在衔接,形散而神不散。串连的落点,从最初到最后,都进行在一个有着热泉涌动的兰花山湾。而兰花潭又因为楚霸王项羽掩埋了虞姬钻石兰花簪得名。古往今来经磨历劫的柴姓人家,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柴运旺。别看这一支小小的人脉,却蓄势了浩大民族受制于压抑的故事张力。围绕柴氏人家,围绕兰花山湾,围绕兰花潭泉,几乎成了现代微博的文本,却成全了一部庞大而完整的中国故事。叙事也因此写足了最底层百姓的忍。

难怪中国的老百姓概括世事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处世第一要学会忍让。”

忍字头上的这把刀,成就了华夏子民最为本真的品质。

这种情形,其实早在中国文人造字之始便已意识到了。

“忍”——,一边大开杀戒,一边小心躲让。不挨刀,便要忍。“小不忍则乱大谋矣!”而挨了刀的,情愿杀身吗?轻生和自杀也是一种忍,是一种别样情怀的悲壮,忍的凄丽。文本中写到的小女子,接二连三地跳潭,她们一个个的轻生,既是在维护气节尊严,也是忍无可忍的壮烈形式。从皇权无常的上层人物,写到朝不保夕的下层百姓,从大中国的东西南北中,落足到南京江北一个涌动着热泉的浦地山湾,整个儿中华地面两千多年史实,因忍韧而集结气节的豪迈。

概叹中国人的信条“能忍则安”。作为人生箴言的“忍为上”,作为人生之道的“和为贵”,却又暗流着不屈不挠的韧性,形成了别样一种万钧雷霆。这其中的哲理也许就是杀与忍、忍与杀的反复嬗变的内在规律。难怪皇权无常,改朝换代,更替相报!朱元璋和李自成,年少之时怎么也想不到会当皇帝。他内心里也只有一个“忍”!正是这个忍的历练,造就了翻天覆地的力道,成了以忍反忍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忍到极处的反弹。故事写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忍到极处的爆发形式。若没有忍辱负重的劳苦百姓的参战,如何能迅捷地渡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真可谓皇天厚土,紫气东来!

这是天意吗?这是天意。因为天意是顺应民心的,所以“天意好猜”。中国历史上那些逆民心背天理的恶势力 ,尽管一时乱獗,嚣张不可一世,却都扭不过时间的伟力,总被“天意”迅捷碾碎!回归民生平等,才是社会大趋势。

抖擞民生的力道,才有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可叹这样的“忍”,花上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能够从此扬眉吐气,结束这万般无耐的忍史了吗?古代诗人为此吟唱:“天意怜幽草”。老百姓也有成语一句:“天无绝人之路”。“天不绝人”,这是天意。天意恩泽华夏,天意光耀三江,天意华发浦地,于是成就了这一部天意华浦的长篇着作《天不绝人》。文学家李昌祥为此填词“洞仙歌”,欣然唱和:

国史有注,
知兴替执镜。
为正衣冠多鉴影。
探龙脉,
着文念记维艰。
天意在,
人间会成仙境。

海角引无涯,
风卷旗开。
功过何必去饰粉。
成者为王则名,
败寇难尊,
一部忍史何时尽?
千年咎由,
神仙阁楼,
采和赠民间,
尊严当请。

着成于江浦凤凰二栋畅翔阁内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