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原创

龙虎碑亭情简

刘学义/文
2010年05月17日 16:52:2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刘学义艺术专栏  

2004年中秋节前夕,去珲春会文友,登上了正在建设之中的北山七层宝塔,眺望了珲春城市全貌……

文友陪我参观游览了中俄海关、中朝海关和断桥等文化景观。特别是在龙源公园参观了龙虎碑亭之后,情溢于表,写了《保家园》诗一首:
晨游珲春文化园,
龙虎碑亭立河边。
千古功臣吴大澂,
忠心报国保家园。
龙虎石刻为花岗岩质,高1.4米,宽1.38米。正面用双勾法镌刻“龙虎”二字,左下端刻楷书“吴大澂书”四字。“龙虎”二字系钟鼎文(金文),是象形字。“龙虎”是“龙骧虎视”或“龙蟠虎踞”之意,蕴含着保家卫国之寓意。

龙虎碑亭前方,立有石刻简介:石刻“龙虎”二字为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所书。清咸丰十年(1860),沙俄强加中国政府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之后,又偷移界碑,继续吞食黑顶子等中国领土。清廷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会办北洋事宜大臣与沙俄进行勘界谈判。

吴大澂坚持爱国立场据理力争,最后签订了《中俄重勘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改立和添立土、萨、啦等石界碑和边界记号,争回了黑顶子领土和图们江的出海航行权,为阻止沙俄继续入侵,做出了贡献。“龙虎”二字,就是这次谈判之前,在珲春钦差行辕篆写的。石刻原置凉水乡河东村(今龙虎村),图们江左岸,后因水患移至路旁。1986年,配合公路建设,移至珲春;1994年因城市改造又移置到龙源公园。吴大澂(1835一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寮斋,是我国清代着名的学者、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家、收藏鉴赏家。一生勤于治学,着作有:《寮斋集古》、《恒轩金石录》、《古玉图考》、《篆出论语》等书;历官翰林编修、陕甘学政、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北洋事务大臣、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澂奉旨来吉林,路过欢喜岭时曾作了七言绝句诗一首:“马前父老望春台,六七年中往复回。一笑又登欢喜岭,只疑身入故乡来。”诗中记叙了吴大澂对吉林的爱心,爱得象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吴大澂供职于清廷,曾多次被皇封为钦差大臣来吉林,协助吉林将军处理边防事宜。

光绪六年(1880),奉使来吉林筹办边务。亲赴桦甸,微服密访占据一方的“淘金王”韩边外,将其招抚。光绪七年(1881),奉使创办了东北第一座近代工厂—吉林机器局。光绪九年(1883),吴大澂在吉林机器局首创吉林表正书院,为吉林机器局熔造了许多技术骨干。在吉林表正书院教育摇篮里,先后抚育出了吉林外语书院、吉林外语学堂、吉林师范学堂、吉林农业学堂,并直接感染着吉林工业、医学等教育链的不断发展成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北华大学师范学院等吉林高等教育院校,都是从这里起步成长起来的…光绪十年(1884),吴大澂与吉林将军利用机器局的先进设备,创造出了我国第一套机器铸币机—吉林“厂平银元”机。大清政府又在吉林机器局“腹中”孕生了吉林铸银局……无数事实证明:吴大澂,是推动吉林工业现代化的先祖。吴大澂,还是位名副其实的吉林近代高等教育的先师。吴大澂,也是吉林对外交涉事业之中值得纪念的老先辈。光绪十三年(1887),吴大澂在省城机器局首创吉林交涉局,与第71任吉林将军希元在珲春首创中俄书院。开创了大批培育对外交涉员的先例。使这座东北最早的外国语学校,开创了吉林近代高等外语教育的先河。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沙俄入侵日益加深,吉林、黑龙江边境急需俄文翻译处理边疆事务。吉林将军衙门决定在吉林设立翻译官学一所,并将珲春“中俄书院”俄文教习毛鸿遇请入吉林省城任教。另请“中俄书院”毕业生连升等二人为“创教习”,并选聘侯选府刘赞棠任汉文“教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吉林城,表正书院被迫停办。这时翻译官学初有规模,迁入表正书院,改名:吉林外语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朝政府通过《奏定学堂章程》推行“新教育”。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吉林将军达桂正式宣布设立吉林外语学堂,并实行军事化管理。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拆除表正书院旧房舍,仿照“京师大学堂”的建筑格局扩建。建成有两层楼高,南北走向的大长筒子青砖平房学堂。六座新建青砖古瓦、磨花对缝的建筑群,造型极为特殊、布局极为帘见,是非常有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扩建后,招收学员90人,增设英文、日文两科。吉林外语学堂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入侵,而发展壮大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吉林巡抚朱家宝奏请清朝政府批准,又增设法文、德文两科。学科规范按照《京师译学堂章则》办理,设有监督、医官、教务长、监学官、书记官、会计官、专科教员和普通教习。吉林外语学堂从中俄书院开始,到增设日、英、法、德文,都是由于受到外敌入侵而增设的。毕业于吉林外语学堂的书生们,分配到全国各地为悍卫祖国东北边疆、云贵高原、胶东半岛的主权,同俄、日、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交涉,曾为中华国土的完整做出过巨大贡献。吉林外语学堂办学年届虽然不多,可是却解决了清朝政府急需中国交涉官的燃眉之急。吉林外语学堂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之一,有待可查证。
吴大澂在吉林活动期间的着作有:《奉使吉林日记》、《吉林勘界记》、《北征日记》、《皇华纪程》等书。吴大澂为吉林人民的贡献,犹如春蚕吐出的丝,连绵不断感染着后人的心,让人永生难忘……吴大澂在珲春长岭子中俄边界上,立铜柱铭文一座。铜柱篆文:“光绪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统御史吴大澂、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奉命勘中俄边界。既竣事,立此铜柱。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吴大澂在吉林机器局铸造的铜柱铭文,做为历史佐证,至今还屹立在长岭子边境线中国一侧。吴大澂在吉林热土的丰功伟绩,犹如吉林机器局铸造的“铜柱铭文”一样,永远雕刻在吉林人的心中……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