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媒体关注

登高壮观大江流

——施江城访谈录

马汉跃/文
2009年11月24日 14:04:5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施江城艺术专栏  



:您十分强调艺术诞生的环境与背景,以及文化积淀对艺术的影响力,能举例来谈吗?

:永乐宫壁画以线条来写,重视二维平面效果,虚掉了光影和体积感,而将最本质的东西摆出来。而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雕刻和绘画都是为体现建筑整体的精神氛围而服务的。西方艺术的起点即是有着很深的空间意识,重视空间占有和分割,突出三维直观立体视觉效果。

我又想起了李可染,他很聪明,他说他画松树其实是在画松树的精神而并非具体的松树,他是把西画空间效果和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很好的一位画家,是一座高峰。

形式感总是依附于其所在的文化背景,形式感并不是凭空而生的,理解了这一点,就有可能把形式感和文化精神两者结合得很好,理解不到或故意分开,则会显得很被动。我们现在所提的后现代等一些艺术思想都是从西方翻版过来的。克里斯朵夫用布把国会大厦包起来,国内就有人也跟着学,有人甚至想把长城包起来。殊不知这种艺术行为的产生是因为西方特有的文化造成的,而在中国则只能说是一种形式的摹仿,同样的道理,中国画的笔墨绝对不是其他的艺术语言比如素描和版画的艺术语言所能替代的,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不理解这一点,就有可能以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处理。笔墨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中国画是一定要讲究笔墨的,黄宾虹很被后世推崇,他在笔墨语言上有所发展,有独立的笔墨语汇浑厚华滋,体现出博大深厚的民族精神,他是可以被称为大师的。其他有些人可称为大师,但那是桥梁大师,具有一个过渡作用。

:好象罗工柳就说过,我不是什么大师,如果你们要说我是什么大师,我只不过是桥梁大师。其实,他所讲的是一种探索和学习,一种借鉴和过渡。

:当然,在国画百年少有的几人里,潘天寿也是大师,他很巧妙地把平面构成因素融到国画中。平面构成要求线的肯定性、准确性,潘天寿经过反复考虑提炼线的画法。他对线提出了一种新的要求,而且不失中国精神,这是古人所没有的,他发展了中国画,而没有将中国画改造成西洋画。古代文人士大夫是看不起民间艺术的,齐白石则把民间艺术与中国画结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仔细分析齐白石对画面效果的控制,里面也含有平面构成的因素。他是木匠出身,在一块木板上能十分准确地雕出所要的图象,这要求对造型,线的穿插等都要精熟于心,如果摆位不好,将会控制不住整体效果。齐白石仅用简单的几根线条就能使整个画面稳稳地托出来,中国的篆刻也是讲究高度的平面构成美,这种概念更集中的体现在印章和书法上。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