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活动

2014年11月15日 “光·涩”迟海波油画艺术展

2014年11月13日 11:30:5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QQ截图20141113113013.jpg

展览时间:2014-11-15 - 2014-11-25

展览城市:山东 - 济南

展览地点:观象美术馆

学术主持:潘鲁生

主办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山东油画学会、山东天承拍卖公司、雅昌集团山东分公司、《峰》杂志社

承办单位:山东观象美术馆

协办单位:香港集古斋 南京十竹斋画院、南山堂美术馆

策 展 人:杨宁、郗重阳

参展人员:迟海波

展览备注:展览顾问:宋玮

展览总监:荆延亮、赵鑫桂、郑方

展览统筹:房健、丁梦蓝、张中伟、何路、袁野

展览执行:赵小伟、袁野

媒体支持:大众日报、美术报、雅昌网、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山东画报、《华夏美术》山东体育频道《艺术大观》孔子书房

开幕时间:2014年11月15日14点30分

展览介绍

“执着的坚守”迟海波的油画实践

迟海波是我的老友,二十多年来,彼此之间朋友的交往多于艺术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相互有牵挂有关照,在艺术上彼此有鼓励。熟悉海波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朴素而有性格的画家,也是一位能够在喧哗中找到自己定位的人。也就是说,海波有定力,能够坚守,有平常心,又痴迷写生,油画创作几乎占据了他全部的生活空间。正是这种对于油画的态度和长期写生实践,使得他的画风清新明澈,中正醇和,富有艺术感染力。艺术家创作成就往往与生活体验的深度相关。海波的创作一开始便是从关照生活与体验生活角度切入的,而且在近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一直坚持油画写生实践,从对生活的感知中获得创作的动力。

在当代油画领域,有些艺术家总喜欢以“救世主”的身份,站在高处俯视芸芸众生,制造一些让观众不明所以然的另类符号语言,试图表达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或者揭示某些虚无缥缈的“真理”,好像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足以标榜他们作品对艺术的颠覆,林林总总。海波却恰恰相反,他总是以平常心对待艺术,关注生活常态,给予所描绘的物象以平等的关照,他所有表现对象都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并赋予新的生命力。无论是风景作品中海湾的清晨,寂静的小渔港,潺潺流淌的小溪,春日的水塘,路边的小景,画室一角的野花,或是人物作品中花季的少女,暮色中的长者,打鱼归来的渔夫,课间闲聊的大学生……所有这些作品都以一种平实的视角出现,亲切而自然,因为是生活中的常景,也就没有丝毫的距离感。站在这样的作品面前,让人瞬间便能走进画境之中,感受到艺术家情感的温度。海波曾说,他画画不喜欢虚张声势,既能打动自己,又能打动别人的作品是他想表现的。因此,他在专注于人物内心感受和人文精神的表达中,捕捉到了现实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也在创作中阐释了最为本真的自我。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评价艺术巨匠乔托的绘画,杰出的作品不仅能愉悦无知者的眼睛,也能让智者精神雀跃。海波的作品于寻常的景致中注入情感表达,这是他对生活与生命价值最真切的理解和体认。从写生出发,海波对于生活和自然中色彩的纯熟把握,使得作品具有了鲜明个性特征和美学品格。这种对色彩的感悟,也许正是他内心的底色。画面和谐布局也是海波油画的典型特点。从物象到心象,让风景与人物在光与影的律动中,呈现出一种朴素的审美特征。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就是将人类的情感转变为可视或可听的形式供人欣赏,从而使人类实现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从齐鲁这块土地走出去油画家各有特点,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面貌,他们对生活感受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语言表达,海波的油画在沉静中蕴蓄着一种创作的激情,他用最本初的情感对待创作,用最贴切的方式表达真实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面貌。

走过了“八五新潮”,经历了当代绘画的喧嚣,迟海波仍在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在他眼中,艺术可以是作者与观众的对话,也可以是作者与作品作者的对话。显然,对于他来说,通过创作与自己的对话,以平常心对待艺术,却最能切入艺术情感交流的本质。在今天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海波执着地守护着绘画的本真,这一点的确很可贵。作为老友,希望他继续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坚守自己的语言风格,坚守自己创作的方式,坚守朋友的那份友情。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