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画廊 > 业界动态

本土与外资画廊 谁能占领香港市场?

2014年12月05日 11:05:14  来源:雅昌艺术网

香港本土画廊的韧性

香港作为亚洲艺术市场的中心,画廊的发展态势,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从以前的五十多家扩张为现在的上百家。从本土画廊独大,到与外资画廊平分秋色——本土画廊的比例为53%,外资画廊的比例为47%,香港的一级市场气候日渐成熟。

季丰轩作为香港屈指可数的老牌画廊之一,亲历和见证了香港画廊的兴衰起落,在经济变化的大浪潮中,季丰轩几度调整经营方向。季丰轩的掌舵手季玉年早年投身于金融行业,1991年,沉迷于艺术的她放弃年薪连花红共300万港元的美国大通银行及保险公司IFESCO亚太区总经理一职,毅然转换职业轨道,成立季丰轩。当时的香港尚未有所谓的“艺术市场”,季玉年在跑马地租赁一个不大的楼层空间作新事业的起点,“面对跑马场的景观很好,而且跑马地周围有很多高档的法国名家具店,所以很多客户喜欢到那边去。”

作为一个完全没有行业经验的人,在创业的第1年,季玉年花了大量的时间到世界各地的画廊观摩学习。在Pacific Club的展览上,她初试身手,带去了第一批中国水墨艺术家的60件作品,“反响很好,最后卖剩2张,净赚60万元”。尽管开门红,但局面一直未能打开,“在名家水墨方面,我一直担心真伪问题,涉及销售方面,我觉得压力太大了,所以只能自己收。当时,香港有几家画廊在推中青年艺术家,但我不是太有兴趣,因为要花很多时间。而且,我在学习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印象派,我特别喜欢,就去法国、美国走了一大圈,三年后,我成为香港首家代理法国油画的画廊。”尽管转向另一个领域的尝试,但季丰轩在经营的前5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面对这样的困境,季玉年心态非常乐观:“如果我纯为做生意,早已离开了这行业。”

第6年,季丰轩终于扭转局面,开始盈利,“油画在当时不流行,香港藏家群主要收藏传统字画、明清古董。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推吴冠中一点也不容易,因为香港藏家对于藏品要有理有据,一到新的艺术家或者作品,特别难接受。我经营法国油画的时候,好在香港有很多海归的艺术爱好者,好像我们那一代对法国也特别喜欢,所以推介法国后现代派很快就上轨道了。”

1997年,金融危机突然来袭,导致零售行业非常低迷,不少香港画廊不得不结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着金融专业训练的季玉年,习惯以理性找答案,在危机中不断寻找转机,“如果经济再持续低迷一两年,画廊如何继续运营?”有长期需求的产业成了季玉年首先考虑的方向,“因为买画不是硬需求,需要经济条件,所以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画廊是首先遭殃的。经济好的时候,买车、换房这类消费可能是首选。所以,画廊永远是在经济波浪里最苦的一行。所以,1997年的金融危机,促使我去做艺术顾问”——致力协助企业计划及选择艺术收藏,以及应用艺术设计及摆设以提升环境,“尽管在危机的时候也不赚钱,但收入可以支撑画廊的基本开销。”

2008年的金融风暴再次袭港,此时,深谙艺术市场规律的季玉年不再像之前那样不知所措,“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抢,作品的价位非常高;经济不好的时候,如果真有实力,也能找到好作品。为什么我会做名家,因为我觉得经济不好的时候,购买名家作品,只要挑对,在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价格一定会上去。经济低迷的时候,画廊生意可能不好,但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闲学习。”

正是良好的心态及早年的努力摸索,季丰轩由一间画廊延伸至四家不同性质的文化艺术公司——季丰轩、季丰艺术顾问、季普园、季丰美术出版社。

外资画廊的本土嫁接

近几年,Ben Brown、高古轩、贝浩登、白立方、乐曼慕品等西方大牌画廊相继进驻香港,香港的艺术市场持续升温,一级市场的格局亦越来越多元化。

2012年初,白立方位于中环干诺道中国农业银行大厦里的空间正式开张,“从选址及空间面积就已经给人一个态度了。”作为“空降型”的画廊,经过将近三年的经营,白立方的品牌效应已经在中国乃至亚洲产生作用。与高古轩的艺术明星路线不同,白立方更注重从学术的角度确立画廊形象——首展推出亚洲藏家比较陌生的英国学术型艺术家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George)的作品。

在他们看来,香港乃至亚洲地区,相较于西方国家,艺术氛围及艺术教育均比较薄弱,白立方尽管代理了许多明星艺术家,但在他们的策略里,对于亚洲,首先是培养观众群,建立起画廊的厚度。对于这样的策略,白立方香港空间总监周晓雯表示,“经营画廊是长期的过程,观众本身所受到的充分的艺术教育,对艺术展览会产生反应,但在亚洲这个基础是没有的,所以要培养这个基础。如果我们每一次只做流行艺术,那么对他们而言,这些流行的作品就是厚度。但我们希望给观众感受到艺术的多个层面,厚度对每个画廊都是挑战,也决定了每个画廊的眼力。对艺术家的选择、展览策展人所具有的知识厚度,这个是相辅相成的。白立方的艺术家展览名单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大牌艺术家,所谓的大牌不是市场上有多大牌,而是在学术价值上有多大牌,比如安东尼·格姆雷、YBA里的翠西·艾敏,还有在英国文化中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杰克·查普曼,但作为一位私人藏家,他的作品是很难被接受,但我们必须要做,这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做这些事情。”

“白立方刚成立的时候,伦敦没有所谓的当代艺术,香港现在的情况跟当初差异不大,只不过现在信息更畅通,资源更广泛,但缺乏基底,怎么把基底做好,把群体带动起来,而不是到这里做商业而已,从长远的角度看到底想做什么,这很重要。”周晓雯补充道。经过长期的铺垫,白立方与中国的藏家、美术馆等学术系统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大家慢慢知道白立方代理的艺术家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如何与艺术家合作的。很多新的艺术家慢慢出来了,藏家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知道到接受,到收藏,这些变化在慢慢地增多。”

曾在中国老牌画廊香格纳工作了十余年的周晓雯,在谈到香格纳与白立方的运营方式时表示,香格纳是一个地方性的画廊,面对的是中国的艺术家,他把每个艺术家的资料、成长过程都挖深、挖透,成为一个个案,并做到极致,劳伦斯是香格纳的灵魂人物,带动画廊的运作;白立方则是一个团队在协作,以团队完成一件事情,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系统。“香港白立方是伦敦总部的一个分机构。在最初的三年里,香港空间的展览都是由伦敦总部来安排,因此推介的艺术家基本上那个都是西方艺术家。现在我们慢慢接手,因为我们有中国的藏家和中国的艺术家,我们也有做中国艺术家展览的计划。未来,我们会慢慢地加入香港团队对亚洲的思考,再综合伦敦总部的想法完成整个展览计划的安排。香港空间是面对亚洲的,因为目前我对中国的艺术家比较了解,所以从中国开始。”

香港画廊的艺博会之选

周晓雯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香港,而是往返于世界各地,观看大量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及艺博会。今年,白立方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带来了艺术大腕们的作品,吸引藏家们的关注,络绎不绝的人流也带来了不错的交易成绩。同期,在白立方的香港空间里,呈现了马克?布拉德福德的个展,“其作品在开幕当晚就销售一空”,在周晓雯看来,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马克·布拉德福德的个展已经筹备了两年,目前马克的作品在市场上非常热,基本上都是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在收藏他的作品,私人藏家很难有机会收到他的作品。”之所以选择在这时期带来马克的个展,“因为马克的个展和博览会期间,Jay Jopling都要来香港,同时举行的话,可以减少他的工作量”,周晓雯说道。

为了更好地与中国内地互动,白立方香港空间也参加了上海西岸博览会和ART021。“我们带去的作品都是最好的,有些是我从伦敦‘抢’来的,我觉得一定要介绍给中国藏家。他们看到后,对艺术家的理解会更深一步,这是我会继续尝试做下去的,让中国的藏家收藏好作品,让中国的观众看到好艺术。今年的ART021,我们带去了安东尼·格姆雷等五位艺术家。在朋友圈里,安东尼的作品刷屏了,很多人拍了很多特写镜头,我觉得应该把这些照片全部收集起来反馈给安东尼,这是大家对他作品的理解,这是艺术家想要的。能让中国藏家买到好藏品,是我们在香港开设空间的一个原因,让大家在了解的基础上认识并喜欢艺术家,最后找到好作品。”

尽管他们看好内地的艺术市场,但高税收的问题,让白立方颇为头痛,现在白立方在上海有一位常驻同事,“这是刚刚开始的第一步,我们希望能更多地和艺术家、藏家交流。但中国税收那么高,对于西方的画廊进入中国大陆是一件挺难的事情。”

同样是香港的画廊,对于艺博会的选择,季丰轩更愿意把资源放在国外,“在香港的博览会上,80%都是我自己的客户在买,20%是新客户,越高价的作品越难销售,不熟的客户甚少会购买超过一百万的作品。我现在反而选择参加台湾、新加坡的博览会,尤其是‘登录新加坡’,见不到香港客人,都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客户。”季玉年说道。

对于艺博会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不同画廊的市场需求:季丰轩作为香港本土的老牌画廊,客户群主要是香港本土的藏家,更愿意开拓新的市场;而“新晋”画廊,本土艺博会无疑是揽括藏家的“绿色通道”。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