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画廊 > 业界动态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三联展亮相北京季节画廊

2013年11月13日 09:43:43  来源:艺术中国

798北京季节画廊在十一月举办题为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三人联展,该展览由韩小焓“域”装置系列作品,王权的“有光无景”油画综合材料以及张玥“写生张玥工作室”的项目组成。画廊为三位艺术家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提供了一次各按其道又相互交错的对话机会,展开了一场艺术思潮上的碰撞与对话,希望鼓励年轻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上的推动与尝试。

“域”指的是一个地方。韩小焓所借用的“域”是一个存在意识中的那个看似不存在的地方,但它并不缺乏真实性。这些作品的形象来源是根据一些真实的x光片里的人物加以想象所创作的。从早期的x光片作品到现在这组蕾丝骷髅从形式上一直延续着两种不同程度上的透明。而在创作的本质上他一直在关注研究生命更多的表现可能性。在这两种意识与物象的真实与虚幻中存在着关系。

韩小焓的作品非常注重“框架”的结构,框架不仅是他对骨骼接触的一种理解和概括,更是架构作品的主体。这个框架不仅仅是作品的“骨骼”,实际上更代表了一种人与人、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生命的脆弱性会构筑不同的框架,从而使人与人、人与生命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交集。生命是虚幻的,我们是真实的,我们的生命存在很多偶然性,在偶然性之中产生了各种框架关系,而最终,这些关系和框架都会因脆弱生命的逝去而不复存在。在真实与虚幻中留给足够的空间人人回味。

王权——"有光无景"系列

王权的作品介于一种写实与写意、冷漠与激烈的中间状态,它是对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一种对于后工业时代人文景观、生存景观的提问与隐喻。作品利用不透钢板聚光特性形成的光柱与图像结合而成的一个平面图像。 远处景物的色彩于钢板的冷灰与光柱显得极有讽刺意味。

王权一直尝试着对于材料和媒介的探索,在他的"中国山水"系列中,用圆珠笔在宣纸以及绢布上创作出一种偶然行动下的古典之美。作品既是一种机械行为下的自由表现,又是一种个人对于绘画性问题的理解方式,在基于绘画与当代图像的联系的思考之上,作品利用圆珠笔做密集的直线排列过程中留下的非可控性的颜料痕迹形成一种类似或巧合的景观的图像,也是一种基于当代行为、思维方式及人文景观的提问。

张玥——“写生张玥工作室”项目

艺术家张玥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打广告“希望所有看到这条信息的朋友都来画几张,钥匙在门口小屋顶上!走时留下写生,帮我锁门。多谢!” 消息一出,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内不断扩散转发,大家都慕名而来。参与其中的不乏艺术院校的学生、画廊工作人员、艺术家们,如沈少民,吴玉仁,史金松,琴嗄,孙原,刘展,戴卓群,Boers-Li画廊、杨画廊等圈内朋友;也包括未曾谋面的外地朋友、海外友人、老师等其他职业的圈外群众。展览当天,张玥为观众呈现了194件作品,另有6件作品仍在创作之中。展览内容包括绘画、雕塑、现成品加工、装置等各种艺术形态。

而无论是利用工作室中的食品包装袋和茶叶纸等二次创作的精致小品,还是比量工作室之后绘制的空间建筑平面图,亦或是介于各种流派之间形神兼具的张玥画像,以及看似某种语汇“演算”出来的对张玥的定义,都体现出了张玥及其工作室中的元素,拓展了写生工作室作品的无限可能性。“这像一场人民战争,生态对生态。”张玥用他的方式创作了这样一件作品,颠覆了艺术家个人对作品创作的单一模式,转而将创作全民化,以创作的生态对接观众生态。现场有观众问道:“哪件是张玥的作品?”,有人随即调侃:“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哈哈!” 其实,正如博伊斯提到的“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些作品属于每一个人,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正如崔灿灿作品仿前言里提到的:“一种临时的失控的艺术方式在近几年开始不断发生,艺术正从固定的空间和时间走向社会,走向街头,走向艺术之外的荒原。在此时此地“艺术”成运动中的动词。张玥在网上和朋友圈中发布了邀请,从开放的第一天起计划收集200件作品,每个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共同形成了这个结果,无论是何种方式,它都伴随着参与,认识,确认的形成。在今天,艺术即是一个物化的结果,也是一种社会秩序,源自于艺术家之间互助,个体通过对他者的介入,不断调整与社会的距离,从而改变关系,重构社会。如果说,当我们开始重新讨论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组织的时候,艺术便在此刻生动的存在,它便重新获得参与未来的野心。

据悉,张玥还将拟用类似的方式在社会不同阶层和职业领域展开系列作品的创作。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12月15日。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