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画廊 > 业界动态

南昌八成画廊扎堆榕门路

2013年08月12日 14:19:03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在南昌,艺术品投资市场一直处在缓慢的发展当中,远不及北、上、广那些一线城市的蓬勃态势。而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它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个地区艺术市场的活跃程度。如今,江西市场正崛起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画廊”,而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扎根产业链比较齐备的南昌榕门路。画廊,也慢慢摆脱了最初定位模糊,古画杂玩、装裱字画冗杂,代销几张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初级时代,已渐渐形成规模,由一级市场向成熟的二级市场迈进。

画廊扎堆榕门路

●南昌书画市场成长史

在南昌书画市场多年的大丰堂肖先生,对南昌书法市场的发展历史可是如数家珍。在他眼里,南昌书画市场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几个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书画家,为养家糊口,拿着自己的作品,集聚在东湖八一公园边上摆摊等待买家。这个时候的书画市场,完全是最原始最初级的阶段,画家当街叫卖。“江西很多优秀的艺术品,在早期外流到国内外,近些年,不少拍卖公司不惜成本收回了一些优秀作品拍卖,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肖志飞说。南昌书画市场慢慢聚集到榕门路,和整个古玩市场从室外转向室内,逐渐聚集形成市场分不开。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南昌古玩市场渐渐在八一公园环湖路旁形成了集市。1992年左右,该露天市场被取缔,无处可去的古玩摊贩们便再次转入八一公园内的湖边上。到1995年,滕王阁管理处开始在滕王阁大门南边的空地上搭起了几排铁棚,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场地供古玩商交易。此后,南昌古玩字画市场便集中于榕门路及周边经营。

“这时,南昌书画市场处于萌芽,欲破未破的阶段。原来卖文房四宝的商家,兼着代销画家的画。”在肖志飞眼里,正是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南昌画廊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肖志飞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过去的这两年内,南昌增加了很多画廊。相比于过去没大规模开发的环境而言,现在的画廊在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八成画廊扎堆榕门路

近年,书画市场无可置疑地火了。作为书画艺术品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画廊,方兴未艾,成了南昌文化建设、文化大繁荣中的“重要一员”。这一两年时间,南昌就涌现了2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画廊。它们犹如一个个小型、敞开式美术馆和艺术博览会,拉近了艺术与市场的距离。而这些画廊中,至少有80%的画廊扎堆集聚在榕门路。画廊扎堆榕门路最重要因素,就是这里具备了书画从创造到成品再到销售的齐备产业链。

“随着书画市场的红火,榕门路上一些裱画店也华丽转身为画廊,字画成了主业,装潢装裱或笔墨纸砚销售反倒成了副业。”位于榕门路和章江路交叉口出的四宝堂,正是这样一家看到了书画市场商机由销售笔墨纸砚而转型的画廊。

正是这样的集聚效应下,越来越多的画廊扎堆于此。泊静轩选择从791艺术街区搬迁至榕门路,而画廊扩张也提上日程。八大山人美术馆在此扩张门面盛装开业。大丰堂也在原来100平方米的门店的基础上继续扩张到300平方米。他们无不展现了画廊这一朝阳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记者也了解到,南昌画廊里以江西本地画家的作品居多,外地画家的画作很少。纵观中国艺术品市场主要分布在京津塘、港澳台、长三角与珠三角四大区域,相较江西有着明显的先天不足与后天懈怠。但是江西自身是美术大省,尤以工笔、水墨、油画为突出,有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彰显着赣鄱文化,感染众人,市场潜力日益蓬勃。肖先生称,从目前画廊展览作品来观察,均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收藏家对本地书画家的收藏兴趣远胜于外地艺术家,且更便于画廊操作。

●不少画廊仍停留在“画店”

书画艺术市场分三个阶层。最初级的是摆摊铺形式,这往往只是养家糊口的活计;第二层是画廊,如同经纪人的操作方式,负责几个看好的书画家作品的宣传及营销;最高级才是艺术品拍卖,在画廊已确保真品的基础上,再剔选出更好的一批,才能实现市场的竞价。“如今南昌的书画市场,虽然进入到一级的画廊市场,但仍处于不断摸索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离最高级艺术品拍卖二级市场还有一段路要走。”四宝堂肖鹏如是说。

多名画廊负责人称,一个完整的书画艺术产业链应该是这样:画家主攻创作,不直接接触市场,以保持作品的独立精神。在成熟规范的艺术市场当中,画廊和拍卖行分属于一、二级市场。前者负责发现、培育、推介艺术家,后者则专注于艺术品的市场交易。而在当下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中,很多拍卖行选择直接从艺术家处征集作品进行拍卖,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没有经过画廊推广、代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拍卖市场,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拍卖行“越俎代庖”,是艺术品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很多画廊依然停留在画店阶段。”

记者在画廊云集的榕门路看到,依然有不少画廊采用传统画店的经营模式,坐店卖画仍占主流,其中不乏“大杂烩”式画店,与画廊有天壤之别。同时,市场中更充斥不少以经销行画、假货为主的所谓“画廊”,大量工艺品性质的行画、不堪入目的假画通过这些渠道流向市场,污染了市场。多名画廊负责人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画廊,能举办高水平的学术展览,有自己画廊名下的签约代理画家,并通过自己的运作成功地将其推向市场,与画家一起分享成长的果实,乃衡量其是否成功的三大标志。同时自藏有少量名家精品,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也是一家高水平画廊不可或缺的条件。“严格来讲,时下的一些画廊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廊,仅算是画店。”肖志飞认为,他们只有产品买卖,没有专业性;只有市场价格,没有艺术价值的考量。

●江西画廊欲抱团做大蛋糕

这几年突如其来的行情带来的不只是惊喜,也让不少人产生了深切的担忧——好行情出现在尚未完善的市场,带来的是混乱纷呈,作为书画艺术品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的画廊正处于这样的状态,未来的路又该如何走?“南昌画廊没有形成可观的规模和产业链,甚至没有专门的‘行业协会’”。多名画廊业主如是说。事实上,在艺术走进市场的大潮中,江西明显落后了。除了傅抱石,“江西十老”的黄秋园、陶博吾、梁邦楚、杨石朗、彭友善等艺术家的作品外,其他书画家的作品普遍价位不高。而在北京、山东等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均价在5000元/平方尺。而江西实力相当的书画家价格,远低于其他省市的市场。

在今年初本报《艺术与市场》在南昌市举办的首届南昌画廊高峰论坛上,近20名与会的画廊代表表示,这是因为江西书画艺术的展览不多,人们接触、了解当代书画艺术的机会和途径太少;对书画艺术的宣传力度不大;另外,关于如何鉴别书画艺术价值的讲座、座谈活动也太少,人们对这项并不新鲜的事物依然很迷茫。而这更需要专业的画廊在当中有所作为。参加江南都市报举办的首届南昌画廊高峰论坛的画廊代表,大多数都是在南昌经营书画比较成功,其中不少本身就是书画艺术者。他们理解年轻画家的不易,也深知书画艺术市场的诸多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只有做大了江西的书画市场,画廊们才能分到更多的“羹”。大家也初步达成“抱团”——成立画廊联盟的建议。只有做大书画市场“蛋糕”,挖掘更多有潜力的书画艺术家,把江西艺术家的作品推向全国,大家都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