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南方山水画派

吕子/文
2009年10月15日 15:59:1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元诗选》二集,梅花庵稿

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云山”亦极具平淡天真的艺术特征。米氏父子的山水画主要反映襄阳、镇江一带的云山之景,他们崇拜并师法董源,但他一变董氏画法,用抒情写意性更强的“落茄法”来表现,他们旨在通过水墨洇润、山云朦胧的境界来抒发他们的胸臆和情感。米友仁自题《潇湘奇观图》卷云:“余生平熟悉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又题《潇湘白云图卷》云:“夜雨欲霁,晓烟既泮,则其状类此。余盖戏为潇湘写千变万化不可状神奇之趣。”米氏父子根据对真山真水的体验,融会了蕴积胸中的情感,形之于笔墨,挥洒随意,真率无奇,自然平淡,毫无雕凿之气。

米氏云山,如《潇湘奇观图》、《云山墨戏图》、《潇湘白云图》等皆是长卷,表现南方云山起伏连绵,云烟泮合,茂林阔木,具有典型的南方派整体构图的特点。但其真率性似比董源更强,这是因为,米氏父子深受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影响,并接受了苏轼“抒胸写意”的论点,所以,米氏作品更具有写意性和抒情性。米芾也说自己的画是“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工细,意似便已”。我们面对米氏山水画,谁不感受到南方云山苍茫滋秀,牵引着人们的心扉和情感。“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林微茫;只欠孤篷听鱼,恍如身在潇湘。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梁溪遗移》卷一),这是尤袤观米友仁《潇湘图卷》后所写下的感受。

二、布景平远

南方山水画派是以南方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南方的地域特征是山峦平缓,连绵不绝,草木丰茂,烟岚清润,江水浩渺,境界辽阔。这些特征,决定了南方派山水画构图、布景上的特色——平远。假如我们把南方派布景与北方派布景作一比较,不难发现,北方派布景险峻、壮伟,气势逼人,如临真山,构图多纵向(即上下)展开画境。而南方派布景平缓、幽远,景象辽阔,一泻千里,构图多横向(即左右)展开画境。巨然、刘道士亦有纵向取境的。

董源的山水画,平远幽深,一片南方,这种布景手法,对其先辈李思训、荆浩等唐代山水画来说是一大变革,它使画家有更大的自由去表现展示在画家眼前的千里江山。董源的《夏山图》卷就是代表这种构图、布景方法和风格特色的典型杰作。该图画的是一片冈峦重叠、烟树沙碛景致,在其间点缀了一二人物,桥、亭,及牛羊牧放的生活场面.一眼望去画面给人以气势辽阔、平远的感觉。董源把极其单调平常的平沙渚堤和叠冈远峦作为描写的主题,并展开成3米多长的巨幅,这在董源以前是少有的,不能说不是董源在山水画构图、布景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更难得的是,这幅画的结构十分严密紧凑,绝无松垮之感。此图的下部分利用山坡丛树的一起一伏,顶部以远山覆盖于冈峦之上,时隐时现。这样的章法本身,组成了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节奏和韵律,使中部一带的沙碛、冈峦间的空间,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辽阔的气势和平远的感觉,这是何等扣人心弦的手笔。树木虽矮小,但因沙碛的空间感而见其高大;冈峦虽重叠,却因远山的牵引而不感其阻隔。在艺术手法上值得重视的,是董源成功地用无数平直横亘的沙堤,来引带一座座球形叠成的冈峦,在平行横线和半球形的组合中,利用垂直的短小树干穿插其间,使它们互相关联起来,因此造成画面布景极繁密而且单纯,似平淡而有变化的不同凡响。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