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艺术社交时代:艺术品应走出小圈子

2014年09月26日 09:56:5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开放、互动、分享的精神和价值观逐步成为共识,艺术让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互动成为可能,将会开启新的艺术社交时代。

◎孙永增(白盒子艺术馆馆长)

当代艺术家舒勇第55届威尼斯中国馆参展艺术作品《古歌砖》近日挂牌上海文交所,这件包括1500块长城砖大小的装置作品在文化产权交易所上市,甫一亮相即引起艺术界和金融界诸多关于艺术品金融化、艺术市场乃至艺术生态构建的讨论。

《古歌砖》是舒勇将中国现实社会以当代艺术的方式放到国际社会的一件开拓性的作品。创作前期,舒勇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征集了数千条反映社会生活百态的代表性话语,从中选择了1500条,通过谷歌翻译出来,虽然翻译并不准确,但直接记录翻译结果,然后用毛笔书写。随后将1500句话分别嵌入特制的琉璃砖内,每块砖规格和长城砖一致,取名“古歌砖”,并用这些砖砌成一堵墙。

1500块“古歌砖”呈现出当代中国丰富的社会现实和当代文化变异,组成的一道墙也客观呈现了中国与国际交流的相互误读和障碍,每一块古歌砖像嵌入千年琥珀的历史碎片成为一件独立艺术品。上海文交所正是基于这件作品本身的可拆分性、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背景、艺术家社会影响力和该作品已经取得的国内外关注度等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做出的选择。上海文交所挂牌发行,能让公众参与分享和收藏,在推动当代艺术公共化和社会化的同时,也必将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古歌砖以金融化和社交化的方式为艺术品走出小圈子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实由此事件引发的关于当代艺术生态构建的重新思考,关于一种新时代的艺术推动和发展方式的启迪才更有价值。

资源狭窄是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困境之一。艺术赞助匮乏,收藏家稀缺,政府支持有限,社会基础薄弱是当下艺术发展的现状,短期内也无法解决克服。此次艺术家、艺术机构、社会金融平台三位一体合作,在保证艺术作品学术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品的资产化,即一件艺术作品通过确权、登记、评估等相关技术手段,配合文产证办理,使其转变为资本属性的文化资产。作品的流通、投资、收藏有了保障,进而艺术品可以走出小众圈子,让更多的公众、企业、社会机构将其作为一项资产配置来投资、收藏,这将会给当代艺术品市场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当代艺术在中国几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在野蛮生长。其一开始即建立在全球化艺术浪潮中,更多地表现在对历史的反思、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和生存环境的感受基础上。其意义的深涩和在视觉审美上的反叛,也意味着远离公众甚至是反商业化的。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00年后的商业洗礼以及大规模展览亮相之后,当代艺术逐步开始了公共传播,并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与公众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由不沟通、不合作,变成开始接纳甚至拥抱公众,引导公众参与、体验、分享当代艺术的精神和思想,艺术对社会的干预和改变成为可能。就艺术作品的价值而言,其生成方式也是多元的,除了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外,作为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大众化传播,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才得以显现。因此,在公共空间与公众互动并逐步达成共识,形成普遍和广泛的视觉记忆、文化记忆,具备了厚实的粉丝基础,其价值才得以持续和稳固。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开放、互动、分享的精神和价值观逐步成为共识,艺术让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互动成为可能,将会开启新的艺术社交时代。艺术社交时代的特征是在艺术创作、展览、传播和收藏四个阶段的社交化,艺术机构的定位也将发生变化,艺术产业成为信仰产业,其兜售的不是一张画、一件雕塑和任何一件作品,而是一种追求极致精神的态度,一种价值观。作为公共空间,展览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除了现场展示还要考虑传播;不仅仅是视觉呈现,还是知识生产与互动传播。通过对某特定艺术品的讨论、关注、对话甚至收藏,成为某种艺术和社会文化的推动者,在参与和互动中成长。同时艺术作品在流通环节中获得新的解读和生长,以及收藏者成为某种艺术文化共同体的存在,都突显了艺术社交时代的来临。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