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谁能做文化艺术的好管家

2013年07月09日 11:17:0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2002年我国文化事业费比上年增长17.8%,中央一级文化事业费比上年增长24%,而今年这项投资又将超过往年:改建以及在建的重大文化工程有总投资26.88亿元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二期工程、国家话剧院以及故宫大修等,总投资达到12.35亿元的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也将启动。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加大,文化设施硬件越来越“硬”,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作为软件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学历偏低,大多数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尚未掌握经营规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批与了解国际规则、熟悉市场规律、熟谙营销策略的经营管理人才。“人才软件”要与一流硬件相匹配,将硬件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人才,从哪里来。记者从文化部了解到,有关部门已针对加强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应对的思路和办法。

现状之一

不少地方的人才市场都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但是,演出公司、剧院、娱乐场所等单位却很难找到合适的经理。目前,处在文化单位经营管理者位置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文化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他们中有的人能管理,但缺乏文化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的有专业知识,但不懂管理。用人单位越来越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较高层次的懂市场机制的经营管理人才往往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但是到哪里寻找能为企业解困的人才呢?建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基地和人才直通车已刻不容缓。

现状之二

随着文化单位集团化改革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配套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越发突显。这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文化单位办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文化单位尝试采取直接从企业挖人才进行“嫁接”的办法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成活率不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除了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从圈内选拔培养外,还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建立完善的文化经理人培养体系。

现状之三

近几年,国际文化交流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在自我展示、自我推销的机遇面前,不少文艺团体、文化企业却由于对国际演出市场和国际惯例缺乏了解,从而给交流造成障碍。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延缓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应该说,这方面的教训之多已引起文化企业的足够重视。但是,中国正处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逐步开放阶段,对中国市场早有欲谋的国际文化企业必将以资本和管理优势吸引本土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一场胜算不大的人才争夺战如同雪上加霜。

应对之一

据了解,文化部有关部门已开始采用与高校合作或与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等新型模式和在职教育培训等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全方位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新世纪文化发展要求的懂管理、会经营、具备较高文化科学素质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今年2月,文化部委托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了文化艺术管理MBA,开创了我国培养文化产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先河。有关部门还将积极探索适合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方式。

此外,有关部门还将探索实施经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加强与国外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输送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到发达国家接受高层次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建设一支精通国家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

应对之二

建立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评荐体系,推进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发展。评荐体系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组织考核与科学测评相结合,逐步树立社会公认的评荐标准,做好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推荐工作。在文艺经纪人等行业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评价方法,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实现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

应对之三

加强培育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推进文化艺术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制度、人事代理制度,建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中的作用,使得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能够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