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中国画的认识与教学

2012年12月18日 11:35:3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中国画的精神是笔墨,这是中国画发展中最根本的学术观和价值观。不讲笔墨的绘画,就不能称为中国画。

从中国画的文化立场出发,“推进笔墨艺术”是我们认识中国画和发扬中国画的首要任务。不过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但要懂得笔墨,还要懂得笔墨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中国画的文化理念和意蕴的哲学思想,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认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高尚的人文精神。我想说,一个画家并非只是“画”笔墨,而更重要的是“画”思想。我对于所教的高研班学员,除了平时强化他们笔墨基础的训练,更是注重强化他们对中国画文化理念的认识,以及在后期学习创作中对主题的把握。在每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我均拟出三个学习阶段:开学的初期阶段重点讲授传统笔墨,强调“骨法用笔”。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强调骨法有“生死刚正谓之骨”这一理论。“骨”便是力度的体现,也是山水画最基本的骨架结构。对笔力线条的强调也是对学员基本功的严格要求。第二个学习阶段是让学员在临摹和笔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深入领会传统绘画笔墨精神。对于临摹,我要求学员不必太在意临摹对象的“形式”,而是要求取其大要,注重其“神韵”,捕捉其“骨力”;先深入传统,再从传统中走出来,反对亦步亦趋的仿古画法和因袭老师的风格,避免形成一成不变的模式而落入前人窠臼。第三个学习阶段是写生与创作。今年10月,我带高研班的全体学员远赴太行山写生。去太行山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感受北方山水的雄伟厚重。中国历代绘画史论对南北画派和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做过许多比较,对其各具优势进行了肯定———即北方山水雄伟壮美,南方山水钟灵毓秀。课堂上,我从唐宋时期北派山水的起源举例,再讲到元明清时期的南派山水和文人画以及南北两大宗派的对立与统一的过程,让学生先有认识,再学会思考和融通,让我们的创作跟上现代的审美意识,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好作品。在每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每次点评作业都是尽量细心地剖析每位学生作品中的优缺点,并在每堂课上亲自示范。在辅导学生创作时,要求学生要突出主题思想,尽量单纯一些,去杂念、远功利,借山石反映其人品,唯推“气韵生动”的自然哲理为最高审美标准。其实,画中的“气韵”源于画家人品的高下,而人品的高下又源于个人道德、才情、阅历、知识等综合素养。事实上画品就是人品。一幅作品的好坏、以及给人的震撼与共鸣,往往与画家独立的人格精神魅力是分不开的。

从太行山回来后,大家就投入到了热情的创作中,一个月后作品出来了。我挑选出学员们精心创作出来的部分优秀作品参展、出书。这些作品各有所长,从笔墨形式到作品的主题思想,我认为大部分学员都做得比较好,也反映出大家的初步水平和对自然山川的感受,以及对北方山水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创作完成之后,我又鼓励大家做些“学问”上的尝试,回家抽空写一些有关创作的感受和体会,包括对北方太行山的初步印象。我想编一本专辑,题目就是《太行印象》。我希望学员们和我一道,平时除了苦练基本功、搞好创作外,还要抽时间多做学问、多读书。在教学思想上,我认为对学员们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

古人说的人品不仅包含儒家的伦理精神、道家的静心无为、佛家的淡泊明志,还突出了人的才情、知识、聪慧等所渗透出的清高、雅致、淡泊、情调和思想内涵与独立的人格。我认为,画家应尽量做到远离功利、淡泊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心与大自然贴得近些,而离这个喧嚣的社会远些,日后你对社会的贡献就一定会更大一些。历代画论指出:“清心地,善读书”、“亲风雅,去早誉”。学画不可有名利之见,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便是我们每一个学习中国画的人首先应具备的思想认识。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