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月影竹声”端砚

2013年03月15日 10:51:5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一方雕工精美的佳砚,既要有设计美妙的画稿,更要有高超的刀工,好的刀凿往往能胜过画笔,一方佳砚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一幅画,更能从石中感悟出更多的意趣。夜深人静,伏于案头把玩,乐此不疲。

笔者藏有一方清代宋坑端砚,长17.1厘米,宽10.8厘米,高2.5厘米。砚中所雕翠竹居边拔地而起,有理有节,直耸云霄,云顶竹叶叠覆自然,得水墨效果之神韵,苍翠欲滴,疏爽生动。整个竹节、竹叶用工艺较难的铲地法所刻,立体感强,给人一种气势险峻、傲然挺立、刚正不阿的气质。云霞线条流畅、层次清晰,时隐时现于竹叶中。有了云霞的衬托,竹叶更给人一种豪迈凌云的感觉,居中上方砚池,匠心独具地设计为一轮弯月,托起云和竹叶,和整砚自然和谐,给人一种“月影竹声”的意境。右边留出大片空地的石材中,有一贯穿砚底和砚上部的天然弧线,流畅自然、深浅相间,如水墨画中的浓淡相衬,为端石中名品马尾纹火捺,又恰似一道彩虹落入其中,增加了砚台的品位。

中国人爱竹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朝时竹成了潇洒高逸人格的象征。明、清两代对竹更寄予了独立高标的境界、悠然清远的意韵,不为时迁的节操。竹并非都是艺术家的情感自慰,其中也包含了人间的关怀意识,如郑板桥的一则画跋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砚上刻竹自古以来是文人较喜爱的题材。

遥想古人在那个月影竹声的夜晚,孤灯寒窗下勤奋苦读,坐拥此砚,激起胸中的凌云壮志,磨墨蘸笔,下笔如涌地流淌出才华横溢的名篇佳作。此方砚池虽小,但却有大海之势,能够包容天地,从而激起人们求知的欲望。

也许这位经数年寒窗苦读的士子已金榜题名,但这方砚台上的竹,却提醒他及凌云处更虚心。也许他落魄而不得志,但更像竹一样,“飘摇风雨不为苦,虽经霜雪颜更增”。坚毅的石砚中雕之竹,充满了意韵和内涵,追摹古人,临砚怀想,人生一乐也。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