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书画艺术鉴赏

汉桥话画:北宋王居正《纺车图卷》为人做绫罗的辛酸

2018年12月05日 10:39:01  来源:美讯网

1.jpg

画家邱汉桥带你走进百幅传世名画背后背后的

《纺车图》,北宋,王居正,绢本设色,纵21.6 厘米, 横69.2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画鉴赏

《纺车图》全图构图新颖,以横向视角表现,左右两边用两根纤细的丝线分割开来。图的左边老妪弯腰驼背,衣衫褴褛,双手拉着线团,目视前方;右边,一个农村少妇坐在板凳上,前面是一辆破旧的纺车。只见她左手怀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右手摇车,上身前倾,微微挺腰。妇女的身后,一个男童席地而坐,手拿细线,线下牵着一只青蛙。而作为画面分割线的两根纤细的丝线下面,则有一个调皮的黑犬在左右环顾,嬉戏玩耍。

图中的人物显然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成员。男人出门劳作,妇女们在家抚养孩子,纺纱织布,既反映了生活的沉重,又表达了农民的勤劳质朴。图中人物造型严谨'体态自然,人物神情尤显生动。老妇人干瘦的脸上刻着辛酸的皱纹,目光呆滞。弯腰弓背。儿媳妇既要摇机织布,又要给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从那坐姿上看。她显然已经非常疲惫了。只有儿童不知生活的辛劳,还能快乐的玩耍。

2.jpg

​王居正《纺车图》

笔锋转折劲利,线条细劲圆润,随着人物形体的变化而顿折曲转,将人物形态和衣料质地刻画得生动逼真。粗布衣衫单调而破旧,所缀补丁醒目而突出。她们没有晋代顾恺之、唐代周昉笔下的贵族仕女华丽的服饰,秀美的面容,只是社会底层最普通的农村妇女,图中毫不隐晦地道出耕织者不得温饱,生活艰辛的社会现象,与“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的闲适高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表现人物活动的道具简洁朴素,纺车、竹筐、木凳而已;景物设置更为简略,右上角画了两段老树的粗干盘根,几串柳叶垂下,一条土坎,点点青草。这些都表明作者的创作思想围绕一个“简”字,力求精练,典型,概括,绝无矫饰繁缛。

画趣拾珍

3.jpg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也随之日益昌盛,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以社会风俗习惯为题材的风俗画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们多表现都市的繁华、上层生活的高雅尊贵,以及对圣朝盛世的点缀升平。但是也有少量作品反映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生活,关注社会最低层人民的贫穷疾苦,王居正的《纺车图》堪称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北宋王朝当时沿袭继承了南唐和西蜀的各项统治制度,朝廷中有重文轻武的倾向。这一时期科举入官的文人大量涌现,中央政府在宫中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翰林画院”。画院的建立对绘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绘画活动众多,涌现出不少佳作。人民大众在经受了连年战乱灾难之后,更加珍惜统一后的和平光景;文人士大夫将感情精神寄托于诗画中,把它作为陶冶情操生活娱乐的寄托,从此掀起了文人士大夫绘画的热潮。生活经济的繁荣造成了社会对绘画作品的大量需求,民间画家开始出卖绘画作品,维持生存。多种因素使得宋代绘画得到全面发展。

4.jpg

王居正绘仕女,从师唐代周昉,同时十分注重体验生活、在原形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他经常去园林寺观等人多汇集之处,站在有利于观察的角度,居高临下,仔细观察来往游玩的仕女的言行举止、衣饰步态。把完整印象记下后,再安心思考,打好复稿,然后下笔。所以,他能将绘画对象描绘得维妙维肖,成功地表达出封建贵族阶层闲适屹立的形象特征。前人评论说:王居正仕女“于形似为得”,“尽其闲冶之态,盖虑精意密,动切形似“。不过,王居正过于重视表现人物的外表特征。却忽略了对其内心世界的探索,虽然“得其艳冶之态,然精密有余而气韵不足”。

风俗画对人物景象的精确把握和传神的描绘,对画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熟悉表现对象的形状特征,更需要画家纯熟的写实技巧和驾轻就熟的表现功底。《圣朝名画评》载,王居正很注意在寺观苑圃人群游览聚集之处,悄悄观察体会人物仪态,说明他十分注意深入生活、理解人物,以此作为创作的前提。

5.jpg

虽然《纺车图》在技法或风格创新上并没有重大突破或建树,其最大的价值和难能可贵的是,在宫廷趣味一统天下,极尽讴歌繁荣富贵的宋代,真实地刻画了下层劳动人民真实的劳动场面,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并为我们了解研究当时的社会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名家小传

王居正,小名憨哥,与父王拙同驰名于画坛。善画仕女,曾师周防,其画注重写实,得其闲冶之态。画迹有《调鹦鹉士女图》《绿窗焦雨图》,著录于《绘事备考》。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