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书画艺术鉴赏

陈少梅:传统绘画的守望者

2018年08月28日 10:56:57  来源:美讯网

1.jpg

陈少梅 仿刘松年松泉图

传统绘画的守望者——陈少梅

文/徐群

20世纪初期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悲欣交集的时代。面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冲击,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开始考虑将自己的理想目标转向西方,他们希望通过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来使中国早日走向现代化。当时的津京地区出现了很多美术团体,其中尤以金城先生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和后来其子金开藩等人创立的「湖社画会」最有代表性,并成为津京地区美术交流的中心。正是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构成了近代天津独特的画家群落和艺术风格,而陈少梅更成为金城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和天津近代绘画的领军人物。

2.jpg

陈少梅 梅萼飘香图

陈少梅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但其绘画方面最为辉煌的阶段是在天津度过的(从21岁到44岁),他生于清宣统元年己酉闰二月十九日(1909年4月9日)的福建漳州,3岁后随父亲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湖南衡山县。陈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和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陈嘉言、伯父陈兰松同榜高中进士,叔父陈范等三人同中举人,当时被称为‘五凤齐飞’,于朝堂草野尽皆传为佳话。」

3.jpg

陈少梅 访友图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达·芬奇画传·一个对童年的回忆》中详细阐述了幼年的某些重要人生经历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与流露。少梅的童年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而家乡的山山水水则是他学画的最早范本。由于他聪颖好学、父亲陈嘉言甚为喜爱,并为其取名「少梅」。也许是机缘巧合,或者是命中注定,陈少梅如同梅花一般,虽然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绽放,但同样韶华易逝像梅花的枝干一样容易折断。在1953年底,他由天津回到北京,不幸于次年9 月因患脑溢血病逝,年仅45岁,启功先生叹息「百身何赎!」范曾 先生说:「真是天公忌才,造就了这么一位难得的智睿之士,又很 快地夺去了他的画笔,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留下了千秋憾事。」

4.jpg

陈少梅 红楼望梅图

陈少梅于1923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拜师于金城门下,成为他的入室弟子,这一年他只有15岁,是金城最小的徒弟。当时的中国传统国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陈独秀在其《艺术革命》中要「革王画的命」,陈独秀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绘画方面的批判上似乎是矫枉过正了。范曾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画只有好与坏之分,而没有新和旧之分。符合秩序的是好,不符合秩序的是坏。」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传统,不会给中国画带来进步。而天才就是天才,陈少梅在这样纷乱的社会中并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依然沉浸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山水画中,以浙派为衣钵,兼师唐寅、仇英,上承马远、夏圭、郭熙,一生转益多师,用自己的传统笔墨,攀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5.jpg

陈少梅 人物图

陈少梅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没多久,就开始在北京画坛 崭露头角。在1924年中日举办的第三次绘画展,当时云集了中国南北众多知名画家的绘画作品,陈少梅的作品成为人们翘首以盼的焦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他只有16岁。陈少梅的学长惠孝同曾经说过:「金北楼的弟子我最佩服两个,第一是陈少梅,第二是吴镜汀。」后来画家刘凌沧也这样说过:「我加入‘画学研究会’时,少梅早已是会员了。当时他年龄很小,画得却很好。他对艺术很忠实,说话极痛快,每提到国画总是侃侃而谈,很有见地。」其中最为让人感动的应该是陈少梅的恩师金城对他的评价,他曾说:「余弟子累百数,而少梅超诣绝群,必以过我。」金城的预测是正确的,陈少梅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最好的北宗山水画家之一,有「唐寅以后第一人」的美誉,然而没有预料到的是,在他们师徒聚首不过短短的四年后金城便离开了人世。

6.jpg

陈少梅 路转松涛

金城去世后不久,为了延续他的绘画精神,其子金开藩和金城的弟子们在北京东四钱粮胡同14号创立了「湖社画会」,陈少梅也加入其中,并成为画会骨干,取名「升湖」以示对先师的怀念,当时他只有18岁。「湖社」成立后多次举办中外之间的美术交流,尤其是和日本画家的交流,成立了「中日绘画研究会」。此时少梅的作品已经是展览的重要作品了,随着交流的频繁,他的作品也蜚声海内外。1930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上,少梅的绘画作品获得银奖,这是中国画家在海外取得的非常重要的成绩。

7.jpg

陈少梅 幽人久孤

随着「湖社」在全国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在津开设「湖社」分会的主张日益高涨。1931年「湖社」终于在天津开设分会, 由陈少梅和惠孝同主持日常会务。当时陈少梅也只有23岁,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对于自己在天津的工作十分期待。1931年3月10日「湖社」在天津分会开始授课,报名的学子异常踊跃,致使原先的教室无法容纳如此多的学生,只能另觅新址。在陈少梅的主持之下,天津分会的规模不断壮大,一时间画会人才济济,为天津画坛开拓了新局面。

8.jpg

陈少梅 狮子岩图

津门画坛在少梅的带动下盛况空前,他的绘画成就在天津逐渐走向成熟。自己也由一位青涩少年,成为一代丹青高手。在绘画方面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其中尤以山水画最为出色,早期山水处于仿古阶段,以郭熙的画法入手,逐渐掌握了郭熙的绘画特点和笔墨技巧,「郭熙山水其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多鬼面石。乱云鹰爪树,松叶攒针,杂叶夹笔,单笔相半,人物以尖笔带点凿,绝佳。」(选自元代曹昭《格古要论》)当时他的山水画主要是从「北宗」传统艺术中来汲取营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随着其艺术技巧的日臻成熟,山水也渐渐脱去郭熙的痕迹,而更倾向于马远、夏圭和浙派画风。

9.jpg

陈少梅 山水图

进入上世纪50年代,陈少梅的绘画从意境、笔墨、章法以及构图等方面都已经脱去古人成法,逐渐形成了自己工细典雅的绘画语言,有的作品表现了现实生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作于1953年的《江南春》,此画为细笔青绿山水,画面的近景是荷塘,远景是青山,在一片青山绿水环绕下的中景是绿柳掩映的农田、村舍,在田里插秧的农民,送饭的小姑娘和老奶奶,使整个画面呈现一派清新和谐的新农村氛围,画面中用毛笔点了很多小而密的苔点,感觉画面十分细密。

10.jpg

陈少梅、陈半丁《山水》

同年绘《小姑山》,在其款识上写道:「小姑山耸立大江浩渺之中,岩石叠倚,绿树蓊郁,饶有奇致。癸巳秋日,衡山陈少梅写」,此画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美展。范曾先生说,《小姑山》「清新的意境和峻拔的笔致,使陈少梅的这幅画在第一届全国美展上自标新格」,「在五十年代初的画坛上,也可说生面新开。」这是一张写生题材的作品,画中的小姑山位于江心,半山有小姑庙,山顶有梳妆亭,右边有「彭郎矶」与之呼应。他以赭石色染山石,用赭墨细笔勾皴山石,以花青细笔点染树丛,画面富有装饰味道。这样的艺术处理手法比起他早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因为这幅画的题材来自陈少梅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自他对生活美的发现。

11.jpg

陈少梅 人物四条屏之一 69×23cm

陈少梅一生都致力于写生,据其长子陈长年回忆,陈少梅不论寒暑,出门时总要带上一个小本子,看到好的题材随手就记录下来。「小时候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带我到公园玩过,就去过天津的水上公园,去过一次,我就不愿意和他再去了,他见着一棵树就发呆,掏出笔就素描。」在人物画方面「工如仇英,放近吴伟」,各尽其能。「陈少梅同样擅长人物画,主题一般是一些清秀的仕女,不施颜色或者只涂一些淡彩,看上去书卷气十足,这一点同著名的人物画家徐燕孙迥然不同,徐燕孙的画过于胭脂味。」(采访于天津著名画家左月丹先生)

12.jpg

陈少梅 人物四条屏之二 69×23cm

陈少梅对天津绘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天津著名画家、教育家孙其峰先生曾经说过:「少梅杰出的贡献之一是他(不仅是画家)又是艺术教育家。天津现在的画家,主要师从于陈少梅、刘子久两 大家。」陈少梅采用传统的「师承传授」的方式教学,强调「临摹入手」对于学习绘画的重要性,天津近代很多画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其入室弟子的代表有孙天牧、冯忠莲、刘继卣、张慎言、邵芳、韩百里、王卓如、卞继新、黄士俊、刘维良等,其中冯忠莲是少梅的学生也是他的夫人,她于20世纪后半叶全身心地投入对古代名画的临摹,她所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几可乱真,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少梅性格爽朗豁达,在天津不仅学生多,朋友也多,在画界除了同是「湖社画会」金城先生的得意弟子刘子久之外,还有赵元涛、严六符、吴云心、卞惠新、赵君达、王颂余、黄耘石、刘子清、巢章甫、陆莘农、慕凌飞等天津的画友和至交。

13.jpg

陈少梅 人物四条屏之三 69×23cm

陈少梅的绘画主要是对传统的继承,在当时中国画界一片「革新之风」和「全盘西化」的背景之下,陈少梅依然能够另辟蹊径,虔诚地学习古人留下的优秀传统。他在山水画方面「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开拓了中国山水画。陈少梅把自己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天津,在这二十余年间他作画、教学,成为天津近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为了纪念他为天津画坛所做出的贡献,2009 年4月9日,也就是少梅诞辰100周年之际,在独具天津味道的古文化街,一尊陈少梅的铜像揭幕,铜像和少梅本人一样朴实无华,寂静地「坐」在那里,仿佛是在守望着中国画的传统,也在守望着来 来往往的青年学子。(徐群,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14.jpg

陈少梅 人物四条屏之四 69×23cm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