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资讯

《傅朗眼中的世界》摄影作品展在长安开幕

2015年06月29日 11:19:5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6月26日上午,《傅朗眼中的世界》摄影作品展正式在长安图书馆开展,作为一名从事外交外事工作几十年的外交官,傅朗先生坚持繁忙的公务之余纪录他眼中不同国家与地域的人文风情,他的160件多件摄影作品首次在长安展出。长安摄影氛围浓厚,影展首天就吸引了一大批长安市民前来观看。

展览彰显“热爱和平、热爱生活”文化感召力据介绍,《傅朗眼中的世界》摄影展由东莞市长安镇宣传文体局、长安镇文联、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展出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傅朗先生历年来在访问世界100多个国家时拍摄的,展现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160余件珍贵摄影图片,作品真实细腻、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染力,从方寸之间展现了大爱无疆的人文情怀和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正如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先生所言,摄影具有跨国界、跨文化、跨时代的魅力,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本次展览希望通过对傅朗同志摄影作品的展示,进一步增强观众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感性认识,拉近观众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距离,增进和平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

在展览现场,吸引了一大批热爱摄影的发烧友前来观看。不少资深影友感叹,外交官的视界确实开阔,让我们大开眼界。此外,展览还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长安中心幼儿园的一群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观展,展览里有很多异国的人和风景,孩子们看得十分投入,经常好奇地发问。带队老师认为这样的展览十分好,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去国外见识,但在这里,就可以让孩子知道更多外面的世界,这是比课堂上更生动的认知课。

展览意义深远助力长安文化大发展长安,作为一个南国小镇的长安,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不仅经济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成为珠三角的工业强镇,在文化上也是蓬勃发展,长安镇文化事业也蓬勃繁荣、百花齐放,不仅是全国摄影、龙狮、幼儿基本体操、书法、粤剧五大艺术之乡,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围;还是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示范镇、排头兵,打造了榕树下文化空间、08剧场等十二大文化惠民品牌。尤其是长安的摄影文化,已成为推介长安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之一,群众摄影创作氛围浓厚、佳作迭出,曾成功举办过“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发现长安”影像展、“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等各类重大摄影文化活动,摄影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达700多项,为开展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表示,本次展览意义非凡,长安文化和长安摄影发展蓬勃,此次展览将对整个长安文化和摄影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我们希望以摄影为媒,让外界认识长安、了解长安,推动“一改两区三提升”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介长安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深厚的城市文化魅力,让长安走进世界。本次展览意义非凡,长安文化和长安摄影发展蓬勃,此次展览将对整个长安文化和摄影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长安摄影文化事业蓬勃成果显著从2007年起,长安镇以主办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为契机,着手策划促进摄影文化交流与学习的工作,连续参与主办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更使长安镇的摄影理论和实践整体水平不断走高,成为全省、全国摄影事业的一个缩影。2013年,长安镇正式落成开放了长安影像中心,将其建成镇级影像档案馆、市级摄影理论研究中心和教育基地,成为《中国摄影家》南方影像学术研究中心,并力图打造成全国摄影学术的研究平台,助力推动全省、全国影像文化的发展。

长安具有101年的摄影历史,进入上世纪90年代,长安摄影文化开始迅速发展,群众性摄影活动蓬勃开展。1993年长安成立了摄影协会,目前有会员600多人,国家和省级会员50多人,摄影发烧友、外围活动积极分子众多,摄影艺术家们的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有700多项,每年群众性摄影活动达20场次以上,摄影作品屡创佳绩。2009年长安成为全国首个镇级“中国摄影之乡”,曾成功举办过全国摄影家协会年度理论研讨会,长安摄影逐步成为全国业界关注的“东莞摄影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闪亮的关注点。

长安摄影文化在积极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6年长安分别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及日本东京新宿中心大厦《农民镜头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长安》摄影作品展览。2008年,长安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了“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这是首个在北京王府井展出的大型摄影展,影响广泛。2012年,百名中国女摄影家采风活动、中外摄影家长安大PK赛先后在长安举行,全球顶级的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依安。贝瑞当时在长安拍摄的一幅长安广场舞,被评为为2012年度“玛格南”年度最佳图片。“发现长安”摄影展2012年台湾台北市华山六合院举办:“发现台湾”摄影展2013年在长安举办。“发现长安o发现台湾”摄影展开创了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新模式。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