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频道页 > 贴士

宋代院体派和文人画的起源发展

2014年11月10日 15:28:3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宋代立国后便建立了“翰林画院”,罗致了全国各地的有名画家,集中在京师汴梁,他们继承了黄氏的画风,重视写生,谨严细腻,双钩填采,精工艳丽,这种画风在当时的画坛一直占有支配地位,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为宋代绘画艺术的繁荣昌盛,起着推动作用。他们把“黄体”作为宫廷画院的程式。凡是画家进入画院,作画必须合乎这种程式。至北宋中叶,黄氏画派才开始转化,“自崔白、吴元瑜既出,其格遂大变”(《宜和画谱》)。北宋时代的黄居寀、赵昌、催白、易元吉、赵佶等,都是造诣很高的画家,为画坛所重。

南宋院体派的花鸟画亦是精工秀丽,细腻生动,有工笔、没骨、水墨勾填重彩、水墨、写意等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代表画家如李迪、梁楷、林椿、李安忠、法常等,都名重一时,各趁所能。

两宋的花鸟画比唐、五代更为繁盛。“翰林图画院”设置,在宋代已成为一个完备而庞大的艺术机构。在宋徽宗赵佶统治时期,画院的盛况已达到了顶点,可以说是历代画院中无与伦比的。邓椿《画继》中记载,“前世图籍,未有如是之盛。”为宋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是与赵佶对画院的特别重视和积极文持有直接关系的。他为画院搜罗人材,提倡柔媚画风,他不但对人物画、山水画有一定造诣而且更擅长花鸟画。画院的画家们为了迎合帝王所好,都以精工富丽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宫廷中的珍禽异卉,讲究格法,崇尚工丽,画风各具特点,绚丽多彩。这种表现方法,后人统称为“院体画”或“院体派”。一直影晌着后代花鸟画的发展。

宋代的写意水墨画,也成为独立画科,文人画家文同、苏拭、杨无咎、赵孟坚、郑思肖、杨宠等人,画水墨梅、兰、竹、菊、石,笔墨洒脱,推陈出断,自成一体,名闻遐迩。他们在画中作诗题跋,开创了诗、书、画结合的先河,堪称为水墨文人画的先躯。

中国的文人画,到了北宋已正式形成一种潮流。苏轼对文人画特别重视,影晌颇大。他首先提出:“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与苏轼同时的郭若虚也说绘画“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绡楮”,“高雅之情,一寄于画”归根结底,文人画的实质在与缘物言志,达意畅神,这是与院体画以及其他流派的绘画不同特征的最本质的区别。苏轼、文同、米芾等人都是宋代文人画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表现手法都以水墨写意和水墨谈彩为之。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明政治观点和审关情操,所以,当时的文人画家所画的松、竹、梅可以认为是“画以载道”,或认为“游戏翰墨”,“象外”之意。他们把画家的品德、学问、气质、艺术修养都在画中尽情地表露出来。

两宋时代的花鸟画,在历史上是繁荣昌盛的时期。题材丰富广泛,风格变化多样,技法纯熟高超,画家人才辈出,那是前所未有的,比之五代以前的花鸟画更为兴盛,更有发展。其特征主要在于“院体画”和文人画的兴起,尤共是文人画的勃兴,使花鸟画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对后代花鸟画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