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佳作欣赏

清代的馆阁体与赵孟頫、董其昌之风!

2018年10月10日 14:34:02  来源:美讯网

梳理清代书法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馆阁体”书风在道光时期得到了最为迅猛的发展,可谓到了极致,至雍正年间日益走向窒息的末路。笔者在前面章节介绍明代书法时曾对“台阁体”有过相关介绍, 从本质上讲,清代的 “馆阁体”与明代的“台阁体”是相同的,异名而同质。

1.jpg

馆阁,指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官署,始于宋代, 明、清两代翰林院亦称信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清代沿之。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端拱中,始分三馆,书万余卷,别为视阁,命李至兼视书监,宋泌兼直阁,杜镐兼校理,三馆与秘阁始合为一,故谓之‘馆阁’。”故而,明清两代的“馆阁体”或“台阁体”, 是指色泽乌黑、大小一律、形体方正、线条光洁的官场书体。由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统治者们的极力倡导,“馆阁体”书法成为明清时期书法创作发展的正宗。这种书体广泛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

2.jpg

康有为曾论及:“国朝书法凡有四变,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竞讲子昂;率更贵盛于嘉、道之间;北碑萌芽于咸、同之际。”毋庸置疑,翻开元、明书法史,赵子昂(赵孟頫)、董香光(董其昌)二人堪称当时文人士大夫书法创作中的杰出代表。然而,从书法创作风格的形式归类看,赵、董二人的书法源流虽可归复晋唐正宗,但终因作品风神趋近流滑,所以仍属“馆阁”一脉。

3.jpg

明代末年狂放不羁的狂草书风,在清代并没有得到发展,这是由于清代禁铜的文化政策和狂放的草书格格不人,所以清初以后的书法家很少有能写草书的,加之康熙酷爱董其昌的书法,至乾隆又推崇赵孟頫书法,因此赵、董书体身价大增。帝王的喜好推崇,使得诸多书法家只奉赵、董为典范,一时蔚然成风。

4.jpg

由此可断,清代中前期书法的发展,由于康、雍、乾三朝皇帝对赵、董二家的虔奉和对“馆阁体”书风的钟爱,以及他们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使得“馆阁体”很自然地成为那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 馆阁体”书风的被推崇和延续,使得这一时期的书法,出现靡弱妍媚的风气。直至阮元《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艺舟双楫》的相继问世,其中具有极力崇尚北碑的思想萌芽,这才开启清代书法的新风,致使“馆阁”之盟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从而面临着走向“没落”的命运。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