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佳作欣赏

《甘谷汉简》笔画飘逸秀丽,摇曳多姿,近似《曹全碑》的风格。

2018年08月30日 09:58:50  来源:美讯网

史册记载,汉简直到南北朝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学者把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和甘谷汉简号称中国“四大汉简”。

1.jpg

2.jpg

《甘谷汉简》高23cm,简宽2.6cm,正面墨书两行。笔画飘逸秀丽,摇曳多姿,近似《曹全碑》的风格。甘谷汉简的书法风格,因其已临隶书形成的东汉晚期,内容为汉桓帝颁布天下的“诏书律令”,章法规整,既别于《居延汉简》的篆意,又别于《敦煌汉简》的率意,更别于《武威汉简》的章草味,是东汉隶书的典型范本,与《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即185年)《张迁碑》相近,两者结体扁平匀称、规矩整齐、用笔以圆笔为主、清丽流畅、逸致翩翩的特点,但朴实雄健、端庄遒劲之趣却同比其晚10年的《史晨碑》(东汉建宁二年,即169年)相似,而笔势放纵、不受拘束、姿态横溢、有意夸张撇捺的特点,几乎同于晚其5年的《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即164年)。这足以说明,东汉碑刻隶书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简书的营养。

简文内容是当时汉阳郡太守转发给所属县、乡的诏书、律令及敕命文书。第一至第二十一枚记的是东汉桓帝(刘志)延熹二年(159年),宗正府卿刘柜关于维护刘姓皇帝宗室特权的文书。刘秀为了加强刘姓政权,将天下刘姓擢升为皇亲宗室,并给予了很多特权,但到了东汉后期,特别是黄巾起义前后几十年,地方豪强急剧发展壮大,极大地削弱了皇室宗族的权力统治。刘姓宗室如简文所云“自讼为乡县所侵、不行复除”,“言郡被书不奉行”,“州郡奉行,或悉承章”,因为“施行缪错”,故“令人恩偏鬲”。正如《后汉书》顺桓二帝诏令所云:“诏书连下,分明恳恻,而在所玩习”,“疑郡县用心怠情,恩泽不宜”,所谓“害及元元”;第二十二和二十三枚是凉州刺史(刘)治与汉阳太守(刘)济,逐级下移“属县令长”优复宗室的诏书。史载,东汉时期,凉州刺史部有汉阳郡,郡治冀县(今甘谷)。

这批汉简,简文墨书,出自一人之手。先编后写,索绳二编,留有空当,整齐划一,分为三段,隶书抄写,一枚两行,每枚60余字,第五枚多达74字。字体为规范汉隶,行笔笔画由圆转变成方折,并演绎出骏发之波磔,结体由坚长变成横阔,产生俯仰之势,但又独具风格。在用笔上,改变了秦篆匀速圆转的线条,行笔有迟速缓急之变化,左磔右波,轻重顿挫,起笔藏锋逆入,形成蚕头,收笔藏露兼之,托出独特的燕尾或掠脚,形成厚重而飞动,端庄而灵巧的笔势。如其中“元”字,末笔笔画在竖弯处,就余力向右顺势铺毫,展出一个很长的捺画,姿婉态妙,势刚力柔,藏头护尾,兴味绵长。捺画的夸张,既是意兴,又是匠心,这是甘谷汉简用笔上的一大特征;在结构上,一改秦篆竖长之形,将舒展、劲健、质朴的点画组成扁横结构,给人以宽绰开阔、严谨豪放的美感。同时,以向背、俯仰、起伏、聚散、剞正、方圆、争让、动静等矛盾双方相互变化,互为依存,给人以和谐、自然、统一、平衡的韵律感。在章法上,每枚书写两行,纵贯行气,横画齐平,每行各有气势,相互照应,右行字形小处,左行字形即大;此行生波磔横书,彼行发竖笔直下,错落参差,极露灵性,真乃布白比汉印、章法启行草,其风采神韵为其它简牍少见。其内容不仅涉及有关宗室管理等问题,而且提到许多地名、人名及官名,特别是赋税名如“门钱”,不见诸史籍,十分可贵,是研究汉代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