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房四宝 > 

北国笔乡谭棚毛笔扬名文坛

2013年11月07日 11:04:2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毛笔之乡”——临泉县谭棚镇

安徽自古文化底蕴深厚,历来多文人墨客,而笔墨纸砚历来又是文人墨客所不可或缺的,故徽州就盛产“文房四宝”。提到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人们通常会想到宣笔,殊不知,在阜阳临泉县谭棚镇还有个“毛笔之乡”,临泉素称“毛笔圣地”、“北国笔乡”。

怀着满腹的好奇与期待,我们驱车来到临泉县谭棚镇,在街西头路南的位置,我们被醒目的“临潭笔庄”吸引。走进一看,有几个书法家正在厅内案台上习字试笔,笔庄的老板张晓晨介绍,笔庄是“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店厅内展示有各种毛笔和历代名人字画,也供客人买笔试笔,后面是生产车间,目前还在新建楼房,计划扩大规模。

“我们收藏的毛笔、名家字画快塞满两个小库房了,得建个像样的地方把它们好好保存起来。”张晓晨说。

制笔工艺代代相传

谭棚毛笔的制作是一代传一代,就连每个小程序都是代代相传下来,张晓晨师从父亲张修尧,张晓晨的爷爷是“临谭笔庄”创始人张麟德。“我和父亲,包括我爷爷都是从小就接触毛笔。” 张晓晨说,谭棚镇上的制笔厂里,工匠也是一代传一代。当我们来到临谭笔庄的生产车间,只见几个工人一字排开地坐着,分别忙着自己手里的活。

做毛笔已经30多年的李诗良师傅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人不像现代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他们每个人都会一整套做笔的工序,负责各个流程,而不是单独做某一项。“做笔采用的都是传统工序,世代传下来的老方法。”李诗良边说边忙着手里的活,只见他把加好衬的羊毫,根据笔杆口径大小,分成若干份,再取其中一份梳顺、打折,如此重复几次,再用骨齐板颤齐,抟成一个个笔头。

一支笔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

说到制笔的工序,那可复杂了。李诗良介绍,一支笔完工,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兼、钝、齐、压”四大部分。兼就是把制笔的原料主毫混合一些配毫,如羊毫、兔毫、狼毫等,兼融好;钝就是在笔上刻字;齐就是齐毫,这个过程要用牛骨梳反复梳齐打理;压就是压齐板。另外还有裁尺寸、卷制笔柱、圆笔头、片盖毛、齐盖毛、扎笔根、矫正笔杆、挖笔腕、上笔杆等。最后还要整笔、刷毛、定笔型、品检笔锋等。可见,一支笔的成形完工实为不易。临谭笔庄在制笔上也注重改革工艺,锐意创新,目前品种达二百七十余种。其笔选料精良,做工精细,锋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尤其配以角、骨、象牙、红木为料,精心雕刻镶嵌于杆之龙、凤、山水、花草等瑰丽书画,精巧别致。

民营博物馆传承毛笔文化

从临谭笔庄出来,我们去了“临泉毛笔博物馆”,这是一家民营博物馆,是临泉毛笔另一个制作人曹彩霞和爱人赵斌创办的。该博物馆一共4层,共2000多平方米,分别设立为6个展区,即名人书画、毛笔起源、制笔原料、制作器具、历代毛笔、工艺展示,关于毛笔种种,这里可谓内容丰富。最惹人瞩目的是博物馆一楼大厅内展示着一支巨型毛笔,曹彩霞介绍,该笔笔身采用紫檀木,总长3.16米,笔锋长0.8米,笔碗口径0.36米,是特意为建这座馆而做的,算是“镇馆之宝”。

曹彩霞是“文德堂”贡笔厂创始人曹如章大师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就跟父亲学做笔,对临泉毛笔有独特的情感,建这个博物馆,一是想展现临泉毛笔文化的厚重历史,提供一个交流和传承毛笔文化的一个场所,也是对父亲曹如章的怀念。目前馆内共收集分类藏品3600件,古图片13件,制笔工具280件,古今名人字画1800幅,古今毛笔1600件,其中玉笔、骨笔、山羊毫笔、鸡距笔等为材料的毛笔达百余种。

【记忆碎片】 “八柱擎天”是书坛一宝

清代中期,临泉制笔大师李万钟经常肩挑、背驮,到各地赶集市卖笔。他在湿地撒上青灰,捕上油布把笔摆上卖,由于地上撒有青灰,从此人称“吊毛灰”笔,“吊毛灰”笔因毛笔质量好,扬名中原大地。

制笔大师曹如章,14岁时家里当了二亩地,作“压跪礼”(学费),拜李万中为师,学艺五年,得其真传后出师。在家制笔卖笔,60年代成立杨桥毛笔厂任厂长。70年代,制笔得到发展,从一家发展到四家,分别是明道堂(李万钟后辈)、文德堂贡笔厂、张麟德创办临谭笔庄、杨桥毛笔社。曹如章大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博采众长,改进创新,使文德堂毛笔选料更加广泛,工艺更加考究。由他首创的“八柱擎天”毛笔,可以一分为八,一笔多用。其他以黄尾、山羊毫、山兔毫、石獾毫、鸡距毫等为材料的毛笔达百余种,其成品毛笔,尖圆齐健,独具特色,被称为 “书坛一宝”。

【民间语文】 谭棚毛笔始于明代

作为书法绘画重要工具的毛笔,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临泉县谭棚一带生产毛笔始于明代,时称“明笔”。相传明朝末年,谭棚西有“元圣笔庄”,清代咸丰年间,谭棚东小王庄李万忠曾开设“明道堂笔店”,世传祖法,善制好笔。清代书法家徐广缙曾赞曰:“明道堂,笔中王。”因制笔工艺精细,遐迩闻名,畅销全国,素有“毛笔之乡”的美称。

明代后期,临泉县谭棚镇李庄李万钟外出学艺,满师后回乡经营毛笔制作,选料考究,工艺精益求精。并根据书画家不同需求,生产了软硬不同、大小各异多个品种的毛笔,具有尖、圆、齐、顿四大优点。临笔深受广大书画名家的喜爱,纷纷来人来函求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均有出售。多次参加商品交易会,或作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目前,当地有明道堂(李家毛笔生产创作者)、文德堂、临谭笔庄、杨桥毛笔生产合作社等代表性生产毛笔的机构,并且各有特色。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