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拍卖常识

重量级拍品为何屡有流标

2013年02月25日 15:11:4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所谓重量级拍品,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说法。比如上世纪90年代,底价在百万元以上的一般可称做重量级拍品;步入本世纪后,重量级拍品的底价已上升至千万元了。

对从事艺术品拍卖的拍卖行来说,重量级拍品历来是寻觅的重点,因为它是拍卖行赢利的保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重量级拍品也会出现流标。

比如,2000年11月6日,唐朝怀素的《食鱼帖》在嘉德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会上,因未达到1200万元的保留价而意外流标。

2007年11月26日,佳士得推出了已有千年历史的国宝级作品王羲之的《妹至帖》,该帖长25.3厘米、宽5.3厘米,区区十七字,经历千余载,价值连城。估价在3000万以上,真可谓“一字千万金”。王羲之在历史上被尊为“书圣”,书法作品丰富,可惜他在东晋时的作品现已不存于世,所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书法都是唐朝摹本。据传,唐太宗生前酷爱书法,遍求天下二王书迹,并令内廷供奉摹写书法高手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人摹写。故目前存世王羲之墨迹的唐摹本均十分精湛。然而,这样一件珍品,却意外地流拍。许多人为之惋惜,因为王羲之的作品以往只能看不能买,《妹至帖》又是史上唯一一幅流通在市场的王羲之墨宝,尤显珍贵。

同样,在2007年11月北京保利举办的秋季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会上,《元人秋猎图》也是格外引人注目。此卷尺幅达59厘米×1240厘米,为清内府旧藏,上有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的鉴藏印。它曾于1989年现身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以187万美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古代书画的拍卖世界纪录。这次保利拍卖《元人秋猎图》以2200万元起拍,在经过十轮竞价后升至2900万元,但仍未达到卖家底价,最终流拍。

那么,为何这些重量级拍品会流标呢?据笔者观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2001年嘉德上拍的唐朝怀素的《食鱼帖》,它的流标主要是受到定向拍卖的影响。因为当时只面向国内博物馆、图书馆和国有企业,既不能带出境外,更不容外国人染指。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博物馆、图书馆资金一直捉襟见肘,难有作为。这直接导致竞投人很少,并最终流标。其次是2007年佳士得推出的王羲之《妹至帖》。这件名贴最终因底价过高而流标。再其次是2007年北京保利推出的《元人秋猎图》,买家叫到2900万元就停止,未能达到底价而流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主要是对《元人秋猎图》真赝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件东西是后代仿的,也有人认为是“苏州片”。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画面有土烟袋锅的问题,因为元代不可能有烟袋杆。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明代人的作品。可是,明代人不可能以绘画的方式歌颂被自己灭掉的元朝人。这些疑问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竞投者的举牌热情,最终使得这件《元人秋猎图》未成交。

总之,对重量级拍品的拍卖,买家往往很挑剔苛刻,出手几乎都会慎之又慎。毕竟所要付出的资金数目巨大,若是拍品存在一些很小瑕疵或是有争议,一般买家宁可放弃,也要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