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名茶

云南名茶之普洱方茶

2012年07月13日 11:23:3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普洱方茶是以晒青绿茶“滇青”为原料蒸压而成。因此与云南沱茶一样属于绿茶紧压茶。只是普洱方茶所用的原料原品质稍低于云南沱茶,它是以三至五级外滇青为原料,经蒸压成方形成,故称“普洱方茶”。普洱方茶主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勐海茶丁和昆明茶厂。

简介

普洱方茶是以晒青绿茶"滇青"为原料蒸压而成。因此与云南沱茶一样属于绿茶紧压茶。只是普洱方茶所用的原料原品质稍低于云南沱茶,它是以三至五级外滇青为原料,经蒸压成方形成,故称"普洱方茶"。

普洱方茶主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勐海茶丁和昆明茶厂。普洱方茶除云南省内销售外,还有省量运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近年来也销往海外。  

普洱方茶外形平整,白毫显露,香味浓厚甘和。

概述

普洱方茶系昆明茶厂生产,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一、二级为原料,选料严格,嫩度较高,精工筛制,然后蒸压成正方形块状,长宽各10.1厘米,每片净重250克,是压制茶中的高档产品。在清代,民间称为普洱贡茶,系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后为体现人间吉庆之意,改为成“福禄寿喜”四个字,也叫四喜方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用中茶牌商标,砖片正面压印“中茶”二字(中国茶业公司之意),背面压印“普洱方茶”四个字,即现在的普洱方茶的形状。外形紧结端正,模文清晰,厚薄均匀,色泽墨绿,银毫特显,汤色黄明,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叶底嫩匀。此茶有携带方便,耐久储藏的特点,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历史沿革

清雍正七年(1730)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以后,云南即以普洱茶作岁贡清皇朝,由思茅通判承领办送,普洱贡茶,清宫赏识200年,已作历史茶文化记载。   

普洱茶古今中外享有盛名。普洱茶通常分为散茶与紧压茶二种,其中紧压茶包括普洱沦茶、方茶、圆茶(七子饼饼茶)、球茶、饼茶、团茶、贡茶等式样。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滇青)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和发酵的特殊工艺加工制成。大叶种茶叶具有发芽早,持嫩性好,叶质柔软,鲜叶的水浸出物高等特点。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为“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与谷花品质为最佳。普洱茶属重发酵茶。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气,耐贮藏、愈久愈醇、碱度愈高,品质愈好,适用于烹用泡饮,具有解酒、清食、去油解腻、化痰、减肥等功效。在日本、法国、德国等被称为“窈窕茶”、“美容茶”、“益寿茶”。   

“普洱茶”自唐朝初期开始作为商品外销内地和西藏。自七世纪文成公主和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并推广唐朝饮茶方法后,更进一步养成了藏族人民嗜茶的习俗。“普洱茶”是藏族人民日常饮用的“酥油茶”的最佳原料,“普洱茶”使“酥油茶”更具风味。然而,在广袤的藏区高原却自古没有一棵茶树。因此,藏族人民饮用的茶叶只能靠人背马驮,翻越千山万水从茶区运入,可谓“茶贵如银”。为了饮用“普洱茶”,藏民们翻越雪山,漂流金沙江,跋涉丛林,走迪庆,过丽江,经大理、景东等地而至普洱,行程数千里。以藏区马匹、乳品、药材等,换取“普洱茶”。这条起自西藏、经滇西而至普洱,靠人背马驮的“以马易茶”之道,成为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制作工序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堆 闷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 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特点

外形紧结端正,模文清晰,厚薄均匀,色泽墨绿,银毫特显,汤色黄明,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叶底嫩匀。此茶有携带方便,耐久储藏的特点,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