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名茶

湖南名茶之碣滩茶

2012年05月31日 11:10:4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碣滩茶产于湖南武陵山沅水江畔的沅陵碣滩山区,这里峰峦挺秀,林木苍翠,溪水纵横,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树生长旺盛,芽头肥壮,叶质柔软,茸毛甚多,品质风格独特。

简介

高档碣滩茶的品质,外形条索细紧,圆曲,色泽绿润,匀净多亮;香气嫩香、持久;汤色绿亮明净,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绿、整齐、明亮。碣滩茶多次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1985年被列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碣滩茶冲泡后,开始芽嘴冲向水面,渐渐吸水后浸大张开,竖立游空,接着徐徐下沉杯底,三起三落,宛如戏虾。碣滩茶场对面有座银壶山,附近有条小溪,名叫碧水。相传,唐代有人用碧水冲泡碣滩茶,近杯觉得香气不高,离杯远些则感到浓香扑鼻,难以形容。更让人惊叹的是:相传有位老人平素爱惜碣滩茶如同珍宝,将此茶藏于秘密地方,舍不得饮用;太想念忍不住时拿出来看一看,闻一闻,身体不舒服时,也只饮少量,就会顿感全身舒爽,病痛全消。

历史

碣滩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唐高宗第八个儿子李旦,被其母武后贬到辰州(即今沅陵),流落在胡家坪胡员外家当佣人,与员外之女胡凤姣产生了爱情。武后退位,李旦回朝做了皇帝,即后来的唐睿宗。李旦称帝后不久,便差人接胡凤姣进京。官船由辰州东下,途至碣滩,凤姣品尝到碣滩茶,觉得甜醇爽口,十分欣赏,便带回朝廷,赐文武百官品饮,大家都赞不绝口。此后,碣滩茶被列为贡品,朝廷每年派人督制茶叶。此茶后来流传到日本,因此,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特向周恩来总理问及此茶,自此碣滩茶有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今日碣滩,十五峰和十八谷已被1000余亩绿油油的茶树妆扮起来,茶园生机盎然,茶的加工工艺亦有进一步改进,碣滩茶在国内外又重享盛名。

生长环境

古时的碣滩茶茶园坐落在湖南省西部古属辰州府的沅陵县北溶乡境内,南临千里沅水,北依武陵山峦。沅陵县东临洞庭湖平原,西枕武陵群山,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山高林茂,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滔滔沅水数百滩,其中以清浪滩最有名,逆清浪滩而上十公里有一山名碣滩山。碣滩山巍峨壮观,驼峰突兀,湍急的沅水在清浪滩头激起层层浪花,被江风雾化,飘然缭绕,使碣滩山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高山雾雨出好茶,这里出产碣滩、官庄、二酉清、齐眉锋等数十种名茶,其中碣滩茶最负盛名。

碣滩,因“滩中礁石竖立如碑”而名,碣滩茶,又因产于沅水北岸碣滩山坡而名。相传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唐睿宗李旦的娘娘胡凤姣从故里沅陵胡家坪回京,夜泊碣滩,品尝到碣滩茶,觉香气馥郁,甘醇爽口,便择其佳制,带回京都,唐睿宗赏赐众大臣品尝,无不交口称赞。此后,碣滩被指令辟为茶园,官府每年派人督造监制。以后逐渐传到了日本和印度。碣滩茶系我国云贵茶叶组系,源远流长。据考早在唐代以前,碣滩周围几十里就有茶树的自然群落。明朝朱元璋改水路驿站为陆路驿站后,碣滩茶被大量移栽到了沅陵县属“辰龙关”前的界亭驿(今官庄镇界亭驿村)。从此,碣滩茶便逐渐衰落,而官庄界亭驿茶日趋兴盛。1972年冬,垦恢复碣滩茶园。为保持碣滩茶原有质地,对留存下来的古茶树采用插枝、埋芽等办法,进行无性繁殖,逐步恢复发展起来。碣滩茶有绿茶和毛尖两种,其形、色、香、味均独特无二。锋叶油滑皎洁,身骨柔嫩匀称,银毫细密如织,冲泡后汤色黄绿清透,杯中茶叶时起时落如银鱼游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闻其香,远者因“渴”倒倍觉芬芳。一人品茶满屋香气,正是碣滩茶与众不同之处。

冲泡方法

用水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广州白云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冲泡3g茶叶。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艺馆,多使用玻璃杯冲泡绿茶。古人使用的是盖碗。相比于玻璃杯,盖碗保温性好一些。一般来说,冲泡条索比较紧结的绿茶,如珠茶眉茶。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绿明亮,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可比的。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则可用盖子将茶叶拂至一边。总的来说,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多,茶叶易老。 碣滩茶

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1.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条索松展的茶,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

应采用如下方法:

1)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茶史追溯

碣滩茶,得名于唐,明清时代称它为“辰州碣滩茶”。 1972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曾向周恩来总理夸赞碣滩茶,并称之为“中日友好之茶”。相传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唐睿宗的娘娘胡凤姣从故里沅陵胡家坪回京,夜泊碣滩,品尝到碣滩茶,觉香气馥郁,甘醇爽口,便择其佳制,带回京都,唐睿宗赏赐众大臣品尝,无不交口称赞。此后,碣滩被指令辟为茶园,官府每年派人督造监制。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日本和印度。追溯“碣滩茶”历史,至少已有1300多年。相传唐高宗第八个儿子李旦,被武太后贬至辰州(即今沅陵),流落在胡家坪胡员外家当佣人,与员外之女胡凤姣产生了爱情。高宗退位,李旦回朝做了皇帝,即后来的唐睿宗。李旦称帝后不久,即差人接胡凤姣进京。官船由辰州东下,途至碣滩,凤姣品尝到碣滩茶,甚觉甜醇爽口,便带回朝廷,赐文武百官品饮,皆赞不绝口。此后,朝廷将碣滩大叶茶种茶树,每年派人督造,列为贡品。此茶后来流传日本。因此,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特向周恩来总理问及此茶,自此碣滩茶有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今日碣滩,十五峰和十八谷,已被1000余亩绿油油的茶树装扮起来,茶园生机盎然,茶的加工工艺亦有进一步改进。

名茶鉴赏

碣滩茶为绿茶,其形、色、香、味均很独特。其外形条索紧细,挺秀显毫,色泽绿润,内质香高持久,有栗香气,滋味鲜醇甘爽,饮后回甘,冲泡后汤色黄绿清透,杯中茶叶时起时落如银鱼游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闻其香,远者因“渴”倒倍觉芬芳。一人品茶满屋香气,正是碣滩茶与众不同之处。因其品质优秀,碣滩茶连续被评为湖南名茶。碣滩茶栽培历史悠久。据《辰州府志》载,《邑中出茶多,先以碣滩产者为最……》。相传一千三百多年前,睿宗皇帝的内宫娘娘冯回朝,泛舟东下,行碣滩遇风而上,闻得高山产茶,便索以引取,饮后顿觉香气浓郁、甘醇爽口,择其上品带回朝廷,赐文武百官举杯小饮,皆赞不绝口,并当即列为朝廷贡品。一九七二年日本田中首相访华时曾向周恩来总理问及碣滩茶,皇后牌碣滩茶自一九七二年起得到周总理及各级政府的关心,茶叶面积发展较快。现有茶叶栽培面积20465亩,年产名优茶100多吨,产值500多万元。“皇后牌”碣滩茶多次被评为省、部名优茶金奖。一九九一年,“国际文化节文化名茶”称号,并授金奖载入中国名茶录。

名茶传说

关于碣滩茶,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碣滩山下住着父女俩,老爹七十有八,身板硬朗。女儿年方十八,模样俊俏。因这女儿是老爹六十岁那年在滩边捡到的,人们都管这女娃叫“捡妹”。老爹-辈子在碣滩码头摆渡为生。因家中无茶,只能将米炒焦,然后用开水冲之而喝,要是有杯香茶解渴该多好啊!父女俩常常这样想。一天夜里,捡妹睡梦中朦朦胧胧来到碣滩山坡,发现山顶上有一块坪,坪里长着一些似竹非竹、似草非草的绿树,有几个穿红着绿的姑娘,说说笑笑,在绿蓬丛中穿梭。捡妹正欲上前施礼,一团云烟飘过,姑娘们便无影无踪了……第二天清晨,捡妹好奇地提着篮子上山了。   

她踏荆踩棘走到溪的尽头,爬上坡的险处,正愁无路可行,突然,从刺蓬里窜出-只白兔子,她追着白兔跑,跑着跑着,眨眼间,白兔钻进了一个岩洞,她也跟着进去,出了洞,她一下子懵了,白兔不见了,只有云雾在眼前飘荡。弯腰细看,发现自己已到了梦中的草坪里,一蓬蓬青翠欲滴的小绿树,畅着嫩尖,伸着细叶,仿佛在向她致意,她乐不可支地-朵一朵摘了起来……篮子装满了,她笑着唱着回家了,经过炒焙,茶叶制好了,捡妹泡了一杯端给老阿爸,顿时满屋飘香,老阿爸品一口,拍手叫绝,连连称好。后来,客人们喝到捡妹泡制的茶水时,无不赞扬。捡妹发现好茶的事很快被一个财主知道了,财主带人“请”捡妹去制茶,捡妹不甘心好茶被财主霸占,手提茶壶便跑,财主和家人随后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捡妹将茶壶朝后掷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茶壶变成了一座山(即今碣滩南面的银壶山),将路堵住了!财主气急败坏,只能望山兴叹。从此,捡妹再也没有回来,但是,她采过的茶树却越长越葱笼;碣滩人也学会了制作茶叶,他们制作的茶叶也越来越香。

加工工艺

碣滩茶鲜叶标准要求十分严格,除具一般名茶的共同特点外,其采摘标准均为一芽一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清风、初揉、初干、复揉、复干、割脚摊凉、烘焙、摊凉、包装十道工序。鲜叶杀青后,即行扇凉,然后初揉,将茶坯揉成圆球状,入锅在80℃锅温下炒至五成干出锅,为加紧茶条,初干后须经复揉,再入锅在70~75℃锅温下,搓条、翻炒整形,称为“复干”,炒至茶叶七成干,略感刺手时,进行提毫,八成干时出锅,用24孔筛子割去茶末,然后摊凉约半小时,在烘炕上烘焙,烘温为65℃左右,烘至足干下炕,略加摊凉,用两层牛皮纸外加塑料袋包装候用。鲜叶杀青后,即行扇凉,然后初揉,将茶坯揉成圆球状,入锅在80℃锅温下炒五成干出锅。为加紧茶条,初干后须经复揉,再入锅在70—75℃锅温下,搓条、翻炒整形,称为“复干”,炒至茶叶七成干,略感刺手时,进行提毫,八成干时出锅,用24孔筛子割去茉未,然后摊凉约半小时,在烘杭上烘焙,烘温为65℃左右,烘至足干下炕,略加摊凉,用两层牛皮纸外加塑料袋装候用。高档碣滩茶的品质,外形条索细紧,圆曲,色泽绿润,匀净多亮。香气嫩香、持久,汤色绿亮明净,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绿、整齐、明亮。

(责任编辑:易笑薇)